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答案。(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 2. 有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西方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要求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 3. 张华在假期里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 4.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猛烈抨击了( )
    A、军阀割据的现象 B、君主专制制度 C、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D、独裁统治的现象
  • 5.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共提出了(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 6.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攻克永安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 7.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 创办安庆内所 D、设立京师同文馆
  • 8. 2015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当年,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左宝贵 B、丁汝昌 C、左宗棠 D、邓世昌
  • 9.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对此条款,你认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马关条约》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 B、《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合法化” C、列强扶植清政府,重新回到“以华治华” D、列强侵华方式已经由“资本+特权”变为“商品+特权”
  • 10.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 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
  • 11.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2.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它的成立 ( )
    A、推动了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B、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14. 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教科书中,“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据此判断,与当时教育部编写教科书关联的事件是(   )
    A、三民主义提出 B、武昌起义爆发 C、北洋政府建立 D、中华民国成立
  •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将这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义和团运动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 16.  中国近代史上,各个阶级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摘编自《资政新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探索。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的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使用新式机器,雇用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洋务运动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维新变法。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发展。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建设。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政新编》在经济方面有哪些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洋务企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是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的。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的名称。有人说,1911年中国划过一道闪电,却依旧黑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旧黑暗”的含义。
  • 17.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摘编自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哪些主权?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怎样严重后果?
    (3)、你同意材料三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 18.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 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3)、 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

    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 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结合材料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