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共36分。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这一课后,小明同学对我国的远古人类十分感兴趣,国庆期间和家人一起去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遗址进行研学探究。那么,他们应该去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 2.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得出这一结论是源于(   )
    A、神话传说 B、化石遗迹 C、口述史料 D、史书记载
  • 3. “1930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蜡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材料表明山顶洞人(    )
    A、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 B、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 C、手工制造业已达到发达水平 D、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 4. 中国古代有女娲制作笙簧,伏羲发明渔网,黄帝缝制衣裳,燧人钻木取火,伯益发明捕兽的陷阱,舜作箫,少昊之子发明弓和箭等神话性质的传说。这些传说(    )
    A、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 B、蕴含了先民的劳动精神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 D、证实三皇五帝真实存在
  • 5. 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 6.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材料反映舜能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   )
    A、贤德高尚、禅让制 B、战争征服、分封制 C、发明创造、皇帝制 D、贤德高尚、世袭制
  • 7.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材料中“他”是(   )
    A、 B、 C、 D、
  • 8.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下图空框中①②应依次填入的是(   )

    A、夏朝、西周 B、夏朝、东周 C、秦朝、西周 D、秦朝、东周
  • 9. 2023年暑假,电影《封神:朝歌风云》热映,在半虚构的历史神话演义中加入现实的注脚,铺陈了商周之变的背景与原由。如右图,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涿鹿之战 B、成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秦灭六国
  • 10. 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
    A、数量众多 B、种类丰富 C、工艺高超 D、分布广泛
  • 11. 在“读史明智”主题活动中,小李同学在一本书中看到了如下目录,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是(   )

    A、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合纵连横,变法改革 D、帝国始建,二世而亡
  • 12. 下列与“秦晋之好”“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等成语相关的史实,出现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炎黄结盟 B、盘庚迁殷 C、春秋五霸 D、战国七雄
  • 13.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 14.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这反映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举一反三
  • 15. 当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就割据一方,成为一种离心力,加之地方诸侯之间的兼并和冲突,就出现了地方势力坐大,威胁到中央统治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重现,秦实行了(   )
    A、皇帝制度 B、修筑长城 C、行省制 D、郡县制
  • 16.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_____,左在阳 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横线处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 17.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桀纣无道 B、国人暴动 C、秦的暴政 D、楚汉争霸
  • 18. 公元前209年,他们呐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他们是(   )
    A、项羽、刘邦 B、陈胜、吴广 C、嬴政、蒙恬 D、老子、墨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第21题14分,共39分)

  • 19.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
    (2)、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5水稻、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 20.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是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一件陶扁壶,正面有一文字。此字与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某个字(如图2、图3)在形体和结构上都十分相似。陶寺遗址发现朱书文字并成功破译,将汉字的成熟期至少推进至距今4000年前,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整理自中国考古网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整编自《2022年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历史·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 根据材料一提示,请你推测图1陶寺朱书陶壶上的文字是什么字,并说说陶寺遗址朱书文字的成功破译有什么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2甲骨文是哪个时期的文字,并指出图5的文字分别是什么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并说说最受统治者青睐的是哪一学派。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指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什么影响。
  • 21. 变革推动进步,创新引领发展。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领域

    内容

    政治

    西周实行①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改变了过去外服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②变法为国家创造更大的利益,使秦国很快积累起大量的财富。正是得益于经济体制与军事改革并行,秦国才能在孝公时一举成为战国群雄中的强国。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推动阶级关系发生变化,逐渐完成新旧制度的更替。

    思想

    一般认为,③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他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普及给民间,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

    科技

    ④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①②③④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变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