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22分)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液化空气 C、酒精燃烧 D、玻璃破碎2.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香油 C、味精 D、白醋3.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沸点 B、颜色、状态 C、可燃性、稳定性 D、密度、硬度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 B、氧气 C、铜 D、生理盐水6. 下列基本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液体体积读数 B、
熄灭酒精灯 C、
检查气密性 D、
滴加液体
7.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8. 现在我们知道,组成钻石的元素和组成石墨的元素属于同一类元素碳元素,原因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电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9. 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碳酸水二氧化碳10. 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对应的作用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11.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12.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镁 B、氢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13.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居民用空调取暖 B、家庭用天然气做饭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D、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1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生成蓝色沉淀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汽油可以溶解在煤油中形成溶液16. 室温下,烧杯中装有溶液编号;向烧杯中加入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固体未溶解,此时的溶液为编号;再向烧杯中加入水,固体全部溶解,此时的溶液为编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的饱和溶液 B、溶液可能是的饱和溶液 C、溶液是的饱和溶液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8. 下列家庭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为确定家庭制氧机制出的氧气,可以通过闻味的方法 B、分离食盐和泥沙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C、为了获取海水中的食盐,可以将海水蒸发结晶 D、区分白糖和食盐可以用品尝的方法1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离子最外层是稳定结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溶液都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碘酒是溶液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20. 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巨匠与贡献
B.化学实验与安全
卢瑟福发现原子的结构
道尔顿是原子之父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少量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微粒构成物质
D.日常生活经验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明矾振荡
区分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入水溶解测温度变化
A、A B、B C、C D、D21.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如图所示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
C、
D、
22.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B、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可由原子构成 D、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就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23. 用正确的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氧气 ;(3)、3个亚铁离子 ;(4)、硝酸根离子 ;24. 用恰当的化学术语填空:(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____ 。A、铝合金门窗 B、蚕丝被 C、玻璃水杯 D、塑料盆(2)、厨房洗涤剂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作用。(3)、计算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钠化学式为 , 根据化学式求算
在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亚硝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25.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电解水 ;
铁丝燃烧 。
26. 如表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请画出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 个电子变成离子。(2)、图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符号是 。(3)、如表图中第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是 ,根据这个规律推测,号元素将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27. 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小明做完这个实验后,发现铁架台上的烧杯内液体浑浊,试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有 写一条。(2)、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写符号;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管中气体的体积与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从微观上看, 发生了变化, 没有发生改变。28. 甲同学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观察,他发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于是他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探究课题】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温度;搅拌;固体颗粒大小
【探究过程】
实验编号
探究方法
探究现象
实验一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温的水
再分别加入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给其中一个烧杯加热
被加热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实验二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温的水
再分别加入同样颗粒大小的硝酸钾固体
搅拌其中一个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
搅拌的烧杯里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实验三
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温的水
向其中一个烧杯加入颗粒大的硝酸钾固体,再向其中另一个烧杯加入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
颗粒小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用得时间短
(1)、【探究结论】实验一:实验一探究的是溶解快慢与的关系用字母序号填空。
实验二:根据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用玻璃棒搅拌,固体溶解速率 。
实验三:根据实验三的现象,使方块糖溶解在水中比较快的的方法是。
(2)、已知图中“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由图可知,图中的分子个数为 个。
29. 完成有关溶液的填空。(1)、蔗糖溶液中的溶质是 。(2)、75%的医用酒精中,溶剂是 。(3)、一瓶的硫酸铜溶液中,铜是溶质,硫酸是溶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或。(4)、时,将、两种固体各 , 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时,现象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时,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图中的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时的 烧杯。
如图乙中烧杯中的固体为 , 则向烧杯中加 水,能使固体恰好完全溶解。
30. 小明要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中烧杯的质量为。(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选填“”、“”或“”量筒。(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配制过程中,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将氢氧化钠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以下用游码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1. 要将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