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14 课内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6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课内阅读

  • 1. 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回到家里,她把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回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短文选自《》—课,作者是 (国籍) 。文中“他”指的是  , “他们”指的是 。作者通过对桑娜 的描写,表现了桑娜 的美好品质。
    (3)、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4)、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桑娜当时 的心情。文中的“这样做”指的是 ;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体现了桑娜 
  • 2. 丁香结(节选)

    ㅤㅤ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ㅤㅤ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小花比作 , 写出了丁香花的;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探出”“窥着”写出了丁香花的性情。
    (3)、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选文第2自然段写了城外丁香花盛开的样子。

    ②“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中的“潇洒”写出了白丁香含蓄的美;“朦胧”写出了紫丁香的高洁气质。

    ③“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中作者不但用“淡淡”“幽雅”“甜”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了丁香的香,而且把丁香的香与桂花、兰花对比,写出了丁香特有的香味,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 3.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马宝玉的描写,从“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等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3)、选段先整体写了五位壮士与敌人战斗的场景,又重点写了马宝玉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诗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走泥丸:

    云崖:

    (2)、这首诗中心句是。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精神。
    (3)、对文中画横线的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B、这两句诗歌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暖的感受;横跨东西两岸的大渡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C、作者既表达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D、这两句诗歌承接上文的”千山”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土的大无畏精神。
    (4)、最后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5. 课内阅读。

    小英雄雨来(节选)

    雨来这么被推搡着在前面走,二百多鬼子和特务在后面跟着。到了村东的大路上。连鬓胡子指挥官,耗子一样的小圆眼睛,滴溜溜转(zhuǎn zhuàn)动着,瞧瞧那些土块下面的红绿纸条,又瞧瞧雨来。紫黑脸宽鼻子的特务,急忙上前问雨来:”这些都是地雷吗?我就不信!”雨来回答说:”不信?对啦,没有地雷。你去踩一踩吧!”紫黑脸宽鼻子特务,伸出大巴掌,给了雨来一个脖儿扔,咒骂着:”小兔崽子,我知道你没安好心眼儿!”

    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麦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突然,他故意扯开嗓子喊叫一声:”小心地雷呀!”一个身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以为踏着地雷了,惊叫一声,趴( bā  pā)倒在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忽啦忽啦闪到- 一边,叽里咕噜趴下来,吱哇乱叫。趴了一会儿,不见雷响,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都吓掉了魂。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

    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制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 dēng dèng 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现在,雨来正领着鬼子大队在河岸上走。雨来一边走着,心里说: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的当中来啦,我得想个办法脱身啦。怎么脱身呢?雨来一边走一边打主意。鬼子队伍背后的河堤上,大路上,麦地里是地雷。前面的河堤上,大路上,麦地里也是地雷。

    离头前的第一个地雷只有两丈远了……一丈远了……

    还有几尺远了。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前面,地雷的没有啦!”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子一歪,”唉呀” 叫了一声,像一团小旋( xuán xuàn)风似的滚进河里去了。雨来在水里游着。他故意从水里冒出头来,扬手喊了声:”救一一命——啊——!”就假装被波浪打进水里。接着,仿佛被涌起的波浪推上水面似的,又闪露了一下小脑袋,就沉进河底去了。大连鬓胡子鬼子指挥官,瞪着小眼睛,见带路的小孩被河水冲走,心里说:天皇保佑,幸亏出了地雷阵!

    (选文有删改)

    (1)、给文中的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2)、读故事节选,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读选文,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①将选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找出来。

    ②想一想:这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A.面对日寇的入侵,每一寸中国的土地就像雨来那样饱含着愤怒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日寇的仇恨。
    B.用景物描写表现田野的广阔,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让敌人的大部队都疑神疑鬼,生怕中计,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C.通过景物描写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秀美,使人心生赞美。
    D.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愉快的气氛,表现了农村环境的优美。

    (4)、读选文第1自然段,思考:十多岁的雨来一人面对强敌,他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写一写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5)、结合短文对雨来的具体描写,说说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 6. 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 和 的场景。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
    (4)、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 7.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ㅤㅤ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ㅤㅤ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____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____,好像 ____。

    (1)、将选文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都是写草原之“绿”的,为什么读起来没有重复之感?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的草原景色,画横线的句子写的作者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8.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____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

    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一《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 按原文天空。
    (2)、下面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虚线画出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4)、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绮丽画面。请给这三幅画各拟一个名字:
    (5)、下面的诗句与贝多芬《月光曲》的意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新月似钩涛声动 C、海上明月共潮生 D、唯见江心秋月白
  • 9. 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 , 嘴里念念有词 , 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解释下列词语。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2)、仔细阅读选文,填-填“我”和同桌心情的变化过程。

    (3)、文中画“一”的句子对老师的进行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形象。
    (4)、“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为什么“我”方才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了乌有?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10. 课内阅读。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读选段②,填空。 

     文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有:。如果人们保护利用可再生资源,就可以 ;如果人们随意破坏,就可能 。 

    (2)、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一是因为  , 二是因为 。 
    (3)、根据课内外知识的了解,请列举出两种你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4)、请根据这两段的内容,设计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