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 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马坝人 D、山顶洞人2. 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3. 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4. 治水有功的禹既是禅让制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5. 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6. 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青铜农具普及 B、等级制度严格 C、商业贸易发达 D、丝织业已产生7. 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 )A、A B、B C、C D、D8.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9.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10. 在潍坊青州发现了一组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铸造模 具
(右图)。这为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图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11.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12. 下图反映了战国时期,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的情况,其中在战国后期,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这段话可以看出商鞅推行变法赏罚分明。商鞅在军事上的奖励措施是(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赏赐土地 C、赏赐金钱 D、赐予奴隶14.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A、齐桓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1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 统一的措施。右图示意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统一使用半两钱 C、统一文字为小篆 D、统一车轨的宽窄16.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两个(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17.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18.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二、非选择题,共39分
-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体现中华民族 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年纪老了,就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舜,说舜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他考验了二十八年将位置传给舜。
——吴宪领《一座中华民族父亲山,十大中国文化经典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 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舜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依据的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图二中位于顶端 的是谁?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3)、材料三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请依据材料 三,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 产生的?20.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逐渐提升。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四 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贾谊的“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2)、材料二中提到的“时期”是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的出现有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和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共同措施。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商鞅和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的共同主义。(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有-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龟甲上刻的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出自谁之口?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回答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概括老子的思想。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拟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 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总结升华)
示例: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诸侯争霸
历史事作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观点: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论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在争霸过程中促进了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建和巩固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注:以上示例仅供学生参考,学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