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1月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 2. 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 3. 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漠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 4. “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 5. 据《政事论》叙述:“雅利安人进入五河流域分成部落时,形成了农村公社。……随着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种姓制度的形成,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种姓制度在农村公社中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作用。”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古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 6.  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冲击了印度森严的等级壁垒 B、宣扬了忍耐顺从 C、顺应了婆罗门的统治需要 D、挑战了国王的权威
  • 7. 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雅典经济发达 B、小国寡民的城邦 C、雅典民主传统 D、雅典国力强盛
  • 8. 苏格拉底说:“······它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统治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该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全体雅典人均可参与国家管理 B、雅典民主政治忽视了统治者的能力和品德 C、雅典注重对公民知识和道德上的培养 D、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 9. 英国历史学家彼德·弗兰科潘指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征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 10. “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 11. 电影《斯巴达克斯》2017年12月,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保护片目名单。该片反映了世界古代史上最大一次奴隶起义,该起义发生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罗马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 12.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 13. 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  )
    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 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 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 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
  • 14. 上图是一幅反映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绘画,以下关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教皇在等级的最上层 B、各级封臣都得服从国王统治 C、是庄园经济发展的产物 D、以土地的分封为基础
  • 15. 马克思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效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这一“经济实体”是(   )
    A、西欧封建行会 B、西欧封建城市 C、西欧封建教会 D、西欧封建庄园
  • 16.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 17. “11世纪时,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这里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B、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
  • 18. 希腊建筑以其独特的廊柱结构,成为兼具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的艺术代表之一。下列建筑属于古希腊遗留下来的是(   )
    A、 B、 C、 D、
  • 19. 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他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 20. 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了冲击继续存在了一千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此材料描述的国家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21. “他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起自己的文字系统。他们借来了儒家学说,但修改了其道德标准、调整了其政治学说,以适合自己的社会结构。他们接受了佛教,但又加以改变,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同时,还保留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治维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文艺复兴 D、大化改新
  • 22.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帝国内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阿拉伯人民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阿拉伯文学著作是( )
    A、《医学集成》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医典》
  • 23.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 24.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亚欧封建社会
  • 25.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租地农场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手工工场 D、封君与封臣
  • 26.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 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封建行会的发展 B、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C、工长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 27. 中世纪晚期,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场所有的产品都销往市场。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兴起 B、庄园经济衰落 C、手工工场的特点 D、租地农场的特点
  • 28.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C、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士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士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 29. 文学家彼特拉克感叹“山之高兮,巍巍乎雄立宇内兮”,但他仍认为高山同人类“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也“可怜之至”。该言论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科学精神 D、君权神授
  • 30. 西方近代化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为“精神层面的变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先驱是(   )
    A、彼特拉克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

    ——摘编自《罗马法图示》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3)、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哪些人?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两点表现。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32. 不断创新学习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智慧的阿拉伯】

    材料一: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

    材料二: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

    【好学的日本】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并向老师学习。

    ---《作坊里的日本》

    【封闭的中国】

    材料四: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相《粤海关志》

    【历史的感悟】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阿拉伯帝国到日本,他们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人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他们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2)、材料三中,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谁?学习了什么“先进才智”?
    (3)、材料四反映的是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后果是什么?
    (4)、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阿拉伯帝国到日本,他们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宁宁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展板的设计任务。

    时间

    事件

    14世纪中叶后

    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一些商人,统一配备生产工具,集中劳动,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1321年

    但丁完成《神曲》的创作,同年9月14日病逝于拉文纳。

    约1506年

    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

    1304-1374年

    彼特拉克的爱情诗冲破了禁欲主义的藩篱,一扫中世纪诗歌中隐晦寓意、神秘象征的兵法,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向人们公开袒露自己向往幸福生活的内心活动。

    1313-1375年

    1338年薄伽丘完成取材自《特洛伊传奇》的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1340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纪》的诗作《苔塞伊达》面世。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3年,完成《十日谈》。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1564-1616年

    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1)、根据材料一,“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
    (2)、请为宁宁同学设计的展板提建议,需提炼观点,选取材料,从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论证所选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