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 1. 如果文物会说话,右图文物能够述说的历史是( )

    A、他生活在云南元谋县 B、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 C、距今约3万年 D、使用磨制石器
  • 2. 2022年9月,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可知对史前阶段历史的研究方法是( )
    A、实地考察 B、走访调查 C、化石研究 D、口耳相传
  • 3. 考古人员在回忆遗址考古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 4. 下表是关于炎黄二帝的记载。据此推测,炎帝和黄帝时期( )

    史料

    出处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

    《世本》

    昔黄帝令伶伦作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

    《吕氏春秋》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拥有文化娱乐活动 C、制琴技术十分高超 D、华夏民族已经形成
  • 5. 下面是第一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情景素材,阅读下面图文材料,从中感受到的文化内涵是( )

    在中华大地上,常常会听到人们说:他是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每年清明节,洪洞大槐树下都会聚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华夏儿女来这里寻根问祖,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表达故土难离之情。

    A、中华民族起源于山西 B、中国人重视血缘亲情 C、我们都有共同的祖先 D、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 6. 下图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宗亲 B、殷商贵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亲戚
  • 7. 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对夏启的做法

    理解相符的是( )

    A、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 8. 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上说,三星堆文化已初步显示出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和殷墟文化(商文化)的一些密切联系,也隐含着更多的一些区域文化因素,如长江中下游,以及滇、越等文化色彩。这反映出( )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 10. 《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
  • 11. 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郑庄公的军队战斗力强 C、郑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郑庄公不是周王的宗亲
  • 12. 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运动旨在( )

    名称

    措施(部分)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意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严明法度

    A、增强华夏认同 B、确立土地私有 C、推动百家争鸣 D、实现富国强兵
  •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有学者分析,不带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秦军英勇杀敌的主要是因为( )
    A、秦王深得民心 B、军粮有保障 C、奖励军功 D、秦国人民具有尚武精神
  • 14. 班上有位同学喜欢上课说话,小明作为班长对此很苦恼。历史老师建议他学学古人的智慧,对于该问题,假如他向韩非子请教,韩非子可能回答( )
    A、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B、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仁爱感化同学 C、这是意识问题,要让同学自我觉悟 D、这是认识问题,要树立兼爱尚贤意识
  • 15. 下表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古代某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层面

    主张

    哲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政治

    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社会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16. 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汉初休养生息 B、秦国商鞅变法 C、秦朝巩固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
  • 17. 仰仗灵渠,桂林兴安有着桂北粮仓的美誉。宋代周去非记载“渠水饶迤兴安县,民田赖之”材料意在说明( )
    A、为当地带来了旅游资源 B、便于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C、加强了南北交通 D、在灌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 18. 秦统一后,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还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沉重的赋税 D、秦的暴政
  • 19. 汉陵考古队对汉文帝霸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取得重大发现。某位考古学家说:“这次的发现,陪葬品和皇帝身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我们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考古印证了汉文帝( )
    A、崇尚道家 B、孝敬母亲 C、提倡节俭 D、重视农业
  • 20.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到了汉朝,汉文帝时废除肉刑,到汉景帝时他减轻刑罚,完善文帝废除肉刑的政策,废除笞刑,将磔刑改为弃市。以上材料意在说明( )
    A、大乱之后才能有大治 B、法制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残暴的刑罚,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D、统治者对调整政策,推动国家发展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0分;23题12分;共35分)

  • 21.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研究表明,最迟至战国中期,锋利的铁器已把木、石、骨蚌等低效能的工具部分地从社会生产领域中排挤出去。这对战国农业有极重大的推动作用。经过不断改进的铁农具,更加适应深翻土地、平整土地、开沟起垄、中耕除草和收割等农作需要。

    ——《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不断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P35)

    材料三: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①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居三年,作为筑翼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②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③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指出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述内容属于哪一次变法?写出与①②③处对应的变法内容。
    (4)、材料四中的“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局面?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写出2点即可)
  • 22.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耕文明】

    材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青铜文明】材料二:

    【政治文明】材料三:

    秦汉以后,郡县的功能与范围大致不变,因为郡县作为地方政区,主要任务是劝课农桑、征收赋税、维持治安。“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 材料二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耕”(用原文回答)?你能说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吗?
    (2)、 材料二的图一和图二的青铜器分别叫什么?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秦统一后确立了一套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套制度在地方上的举措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文明的感想。
  • 23. “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无论是社会上的统一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提示,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创新促“统一”】

    材料一:清宫旧藏《大禹治水图》

    【统治促“统一”】

    材料二:

    【思想话“统一”】

    材料三:

    【启智论“统一”】

    (1)、材料一中大禹用什么方法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三,说说图一是哪一家学派的主张?在战国时期,主张民贵君轻,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家是谁?图二反映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说图一是哪一家学派的主张?在战国时期,主张民贵君轻,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家是谁?图二反映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选取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