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同步课时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
    A、立足本土文化 B、以西方为榜样 C、军国主义浓厚 D、改革比较彻底
  • 2. 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重要人物,很多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    )
    A、针砭时弊抨击锁国政策 B、推翻幕府建立近代国家 C、培养为天皇服务的人才 D、学习西方以助社会进步
  • 3. “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落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明治政府这项措施(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达到了文明开化 D、改革了经济制度
  • 4.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学习和内化。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 5. 日本先是学习法国,制定了新的《学制》,但因其具有强制的色彩,制约了教育的普及。于是又借鉴美国,改革并推行非强制性的《教育令》,后来又吸收普鲁士教育,努力把它和“东洋道德”融合起来。据此可知,日本改革( )
    A、注重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 B、依据国情选择性学习西方 C、推翻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 D、侧重在教育方面全面西化
  • 6. 1889年之后,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时常能见到这些情景: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材料表明明治维新(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加深了日本民族危机
  • 7. 新学期,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sar.AlexanderⅡ“字样的小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林肯”“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等图片和资料,请判断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 8. 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明治维新领导者们决定开放门户,吸取西方文明。国内普通民众没有抵抗,而是欣然接受这一现状,呈现出引进西方文明的热心态度。”在“维新领导者们采取的措施”中对社会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 9. 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 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 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10. 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后整理的知识提纲。提纲中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1. 改革是俄国、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俄国1861年改革”教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材料二: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融入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替老师设计两个课堂教学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立足亚洲看日本,“ 明治维新的成功是亚洲之幸,也是亚洲之不幸”。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后..成为孕育欧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中世纪城市培育和发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自由和平等观念、民主和法治精神,孕育了市民阶级这一新的社会力量,并预构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形式。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明治新政后,日本确立了“殖产兴业”的现代化大政方针,废除了限制职业选择、流动和居住等自由的各项封建制度以及“士农工商”封建身份等级制度,使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变为可能。将普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制推行“学制令”,为保持较高的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率和农村劳动力适应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谭炳才、李娜《美英日三国农业人口转移模式特点及对广东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为近代文明孕育了哪些新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因素的出现使中世纪欧洲城市在政治方面有何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手段。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推动城市化进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