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人与海》用简洁的文字塑造了鲜明的“硬汉”形象。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更是遭到了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虽然大马林鱼没有被保住,但老人却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他在这些下层人物的身上赋予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老人的精神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他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认为这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这样的分析未免浅薄。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等的斗争是大家可以看见的。它们象征了社会中的或明或暗的危险,但别忘了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在与危险作斗争。一个人的战争是残酷的,他既要与外界的敌人斗争,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与自己的斗争是最关键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海明威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就是他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作品是八分之一,读者的理解是八分之七。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斗争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割断钓丝和绳子,从而免受皮肉之苦,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与自己斗争,他调动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智慧与困难和自己作斗争,他认为“痛苦在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我也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一个人在无依无靠时,人性中懦弱的一面会显露出来,这源于“本我”的原始性,但若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足以表现人类的顽强进取精神。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人只有克服自然本性的“本我”、克服“自我”的弱点才能达到“超我”的境界。老人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才成就了伟大的圣地亚哥和海明威。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圣地亚哥就是这样的勇士,海明威正是这样的英雄。

    作家把创作当作自己的生命,海明成在1945年后遭遇一连串的变故,加之创作上的“瓶颈”。导致诽谤声四起,他于1952年创作《老人与海》,彰显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此后,病痛、流言、写作高度的不能逾越一直折磨着他,他不能突破自己,他选择了用死来捍卫自己创造的高度,他把自己定格在人生的辉煌巅峰。

    (摘编自李兴春《<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与海明威》。有删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两次出访古巴,习近平都特意踏访海明威的写作之地。海边的栈桥、戏水的孩子、海明威爱喝的“莫希托”酒,都让他对海明威这位文坛硬汉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感悟。“《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中着重提及海明威和《老人与海》,足见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身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包括海明威在内的世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仍会感动,仍会受到作品中的精神鼓舞。

    (摘编自蔡小文《<老人与海>:描述永恒的精神》,有删改)

    材料三:

    《老人与海》中的精神,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颁奖给海明威的赞辞特别提到这本书,说它鼓舞了人类的斗志,给人们带来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海明威属于“迷惘的一代”,但他即使身处迷惘仍积极反抗,反抗当时时代的悲颓。当今时代大不相同,如今我们远离战争,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却被看做是“迷惘的一代”,他们越来越没有工作动力,生活状态可以用无精打采形容。

    海明威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但他塑造的硬汉形象却激励了无数代人不懈奋斗,也激励着现在的年轻人。《老人与海》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激励青年人不颓废不消极,面对生活要斗志昂扬,像圣地亚哥一样有斗争精神。在《老人与海》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开朗,积极面对生活的老人。当今年轻人应该学习他对待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无论生活亦或是工作中,无论何种境遇,始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此才能够真正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这是我们对待困境必备的态度。

    (摘编自李莉《失败的英雄圣地亚哥——经典英文作品<老人与海》赏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形象,形成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他发表的小说里,都赋予了人物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 B、《老人与海》塑造一个“硬汉”形象,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身上体现了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C、作者认为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以此判定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未免浅薄,还应透过作品的“八分之一”去理解“八分之七”。 D、弗洛伊德把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圣地亚哥正是在内心与“本我”和“自我”的斗争中,达到“超我”的境界,成就了伟大的圣地亚哥和海明威。
    (2)、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的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写到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高度评价《老人与海》描述的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足见经典作品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B、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海明威以及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这足以说明该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现实价值。 C、材料三指出海明威属于“迷惘的一代”,但他却积极反抗时代的悲颓,现在的年轻人却越来越没有工作动力,生活无精打采。 D、材料三认为《老人与海》的现实意义在于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困境,不颓废不消极,面对生活要斗志昂扬。
    (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上述材料中所论述的“硬汉精神”的一项是(    )
    A、边防战士陈祥榕的事迹。 B、抗击疫情中的“逆行者”。 C、现实生活中的“佛系青年”。 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三则材料都谈到《老人与海》中的精神,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中着重提及硬汉精神和《老人与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材料、自身体验与现实,思考“硬汉精神”对你的启示。
  •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 B、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紧张而害怕。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 B、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 C、句于③运用比喻的于法与钉锤的衣情,说明他怀疑村里人已经得知他米村里的具实日的,闪心十分者怕。 D、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不认同爹的说法,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
    (3)、一个复杂的小说人物总是要面临和处理一些矛盾,请分析钉锤所面临的矛盾。
    (4)、 作者是如何讲好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的?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 , 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 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通“默”,沉默。②呴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B、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C、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D、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币,丰厚的礼物。币:送人的丝织品;引申义为作为赠礼的车马玉帛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B、诎指,意思是降低身分,屈己下人。 C、北面,指向人称臣或拜人为师,文中指向人称臣。 D、致士,是指招引贤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介绍燕昭王即位的背景,燕昭王知道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为招贤纳士,就拜郭隗为师,求教报仇之道。 B、郭隗首先指出不同的君主对待贤士的态度不同,然后从正反两个角度,指出燕昭王应如何招揽天下的有才之士。 C、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千里马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 D、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过秦论》)

    (5)、 燕王求教郭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得以报仇?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烽: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③散关: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在此驻守。④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老的状况。 B、颔联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深秋来临,鸿雁传来故都消息,诗人倍感欣喜,倍感欣慰。 C、“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 5. 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两句写出屈原忠心耿耿却被猜疑诽谤的现实。

    ②《过秦论》中,贾谊指出陈涉起义军的实力比不过九国之师:“谪戍之众,”,然而二者功业却相反,从中得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③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单于其节②羝乃得归③得见汉使④反欲两主⑤诚甘之⑥陵与卫律之罪通于天⑦汉节牧羊⑧宜皆

    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 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 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喜爱 B、如惠语以单于(《苏武传》)责备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原来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屈原列传》)隶属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这几句话描写了暴雨中的槐树,请赏析其修辞特色。
    (2)、 文中的三处重叠形式“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说说它们和“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3)、下列选项中和文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别里科夫说:“一个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四、写作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材料二: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材料三:

    张华是复兴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他发现自己有个学习上的大问题:常常在学期初干劲十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各方面都表现积极;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松弛懈怠,学期末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早忘了当初的目标,而且离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了。对此,他深感困扰。

    假如你是张华的同学,请你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给张华写一封信,帮助他认清问题,并给他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