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仁和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监测卷(Word版含答案)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
1.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A、1mm B、1cm C、1m D、1km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3. 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5.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 “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7.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 线(如图);②用漏斗从容器底向水中缓慢注入浓盐水,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 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该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下列哪个结论( )A、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盐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液体中都可以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8. 某同学看到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A、7点20分 B、9点 10分 C、3点40分 D、4点20分9. 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探究声音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B、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10. 如图所示的s-t图表描述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情况,已知兔子跑起来的平均速度为7.2km/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是2.7m/s B、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是2m/s C、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距离终点还有50m D、乌龟到达终点后,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还需22.5s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 错选的不得分,共 8 分)
-
11. 如图所示,小明陪着妈妈在大街上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如图是保持机位不动先后连续拍的两张照片,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C、以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轿车、大卡车、自行车速度最小的是自行车12.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a、b两 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没在水中,碰到烧杯的底部 B、实验中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C、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说明实验环境低于标准大气压 D、两次实验中,a次实验的水比b次的多
三、填空、作图题(每空 2 分,作图每个 4 分,共 46 分)
-
13. 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 m. 使用透气孔径为300nm 的口罩 (能/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14. 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 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铜料化为 铜液过程中温度 ,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 热.15. 已知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回声).现有一根长为34m 的铁管,如果 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 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约为5000m/s)16.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 , 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 113.5 ℃ 。上述设计中, 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 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 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17.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转动;(1)、一束光AO贴着纸板E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B沿 时 针方向转动;(2)、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其目的是: ;(填一种即可)(3)、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AO 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4)、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并使其与纸板E 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18. 如右图中图甲所示,物体AB 和平面镜 MN都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AB 与 MN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0cm。若在图甲的基础上,保持AB不动 ,将 MN绕 N点逆时针旋转90° , 如图乙所示,则关于物体AB中的点A 的像A ′,其运动轨迹为 (选填“直线”或“曲线”像A ′到N点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 的时间自动 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1)、图乙四个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2)、照片上A与B 的间距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3)、当小球由最高点运动至最低点过程中,设所用时间的中点的速度vt , 所经过路程的中点的速度vs , 试推断vt vs(选填“>”“<”或“=”)。20.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1. 如图所示,点S为光源,点S'为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光源发出的光线中,有一条经平 面镜反射后经过点A,S、A、S'恰好位于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用作图法画 出这条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在图上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
四、解答题(要写出必要的解答步骤、文字说明和公式。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
22. 火车以34m/s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了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 道口 170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 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1)、若火车匀速行驶,从第一次鸣笛开始,火车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到达道口?((2)、当火车第二次开始鸣笛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多少米?(3)、道口工作人员听到第一次和第二次汽笛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23. 为了设计合理的交通机制,交巡警平台模拟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具体如下: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汽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10m。假设行车绿灯亮起瞬间,每辆车都同时加速启动,5s后速度都达到10 m/s,该过程中小车通过了25m,之后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路口。该路口绿灯亮的时间20s,而且按倒计时显示。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绿灯通行的汽车,绿灯结束时,车头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1)、小车启动加速到10 m/s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一次行绿灯时间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3)、与汽车同时等待的还有与车道平行的人行横道的人(人与第一辆车头齐平),车行与人行绿灯同时亮起,人行横道上的小胡与汽车同时启动。已知v人=1.5 m/s,人行横道长22.5m。当绿灯亮起时,在小胡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里,有多少辆汽车从小胡身边通过(车头超过人就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