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说明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13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ㅤㅤ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ㅤㅤ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ㅤㅤ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ㅤㅤ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ㅤㅤ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jué lún。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ㅤㅤ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ㅤㅤ⑦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ㅤㅤ⑧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ㅤㅤ⑨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中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ㅤㅤ⑩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早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巧妙jué lún
(2)、从①至⑧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____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结果到原因(3)、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4)、第⑤段中加点词“在当时”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竹钢究竟是竹还是钢
①11月7日,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上,”竹钢”引人瞩目,它走南闯北,大显身手,不仅现身北京冬奥会建筑,还亮相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那么,竹钢究竟是竹还是钢?小小”竹子”为何坚硬如钢?
②竹钢既不是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钢材,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竹和钢的组合体,竹钢是一种新型重组材料。它以竹材为主料、树脂为辅料,两者结合,既有竹材的成分,又有像钢一样的强度,其”比强度”是普通碳素结构钢材的5倍。
③竹材的直径小、中空壁薄,存在容易虫蛀、腐朽、干裂等缺陷,这制约了工业化利用的发展。但将竹材制备成竹钢后,其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④研究发现,竹钢经过28小时水煮干燥循环后不开裂,在热带自然环境暴露10年老化周期内,厚度变化率维持在2%范围内,其尺寸稳定性优于红木。达到强耐腐等级Ⅰ级,可以抗白蚁侵蚀,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材料没有甲醛释放,达到绿色产品标准要求,保温效果是混凝土的10倍。
⑤目前,已经开发了以毛竹、慈竹、白夹竹、寿竹、刚竹,以及淡竹、雷竹、绿竹、红壳竹等22个竹种为原料的竹钢产品。
⑥由竹钢制成的产品外观鲜艳,色泽亮丽,深受市场的认可,不仅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户外地板栈道铺设、城市景观建筑、室内装修装饰、门窗家具产品等,也可用于高速交通护栏、城市景观交通护栏、风电叶片等多个领城。产品先后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北京世园会、上海园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竹钢”。(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它以竹材为主料、树脂为辅料,两者结合,既有竹材的成分,又有像钢一样的强度,其”比强度”是普通碳素结构钢材的5倍。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显著”的使用有什么好处?(4)、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思路。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语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美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木、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第②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结合全文思考“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至少答三点)(4)、第②段介绍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5)、第③段“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中的“仅”字能否去掉?说说理由。(6)、说说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阅读,回答问题。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来写的?(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中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有营养。 B、体内产生的废物要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是必要条件。 C、瘦弱的人可以喝雪碧、可乐代替白开水让身体胖一些。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5)、请拟写一则倡导喝白开水的公益广告语。5. 阅读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1)、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2)、 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 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4)、 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
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
太空“千里眼”优势多
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延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
④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蜓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
⑤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
小型“传动器”作用大
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
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天问一号”运用到的一小部分科技新元素。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天问一号”的科技新元素;着陆巡视器、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纳米气凝胶。 C、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 D、文章④⑤段中两个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只可切换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 B、驾驶火星车的“车夫”——悬架减速自锁装置,能够根据火星表面的地形更自主灵活地开展巡视活动。 C、纳米气凝胶成为“天问一号”应对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的原因是它的密度可做得比空气还低。 D、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具有结构精密、体型小、重量轻密度低、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等特点。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邯郸弘济桥
我在邯郸市永年区看到了一座,宛如赵州桥的姊妹桥。它叫弘济桥。此桥已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滏阳河上大约1400年。
远远看去,弘济桥像赵州桥一样,外观好看,给人一股潇洒飘逸的感觉,的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奇思妙想的结果,好像是天外飞来的彩虹。桥小有桥小的好处,大型桥由于跨度大,显示的往往是工程技术的高超和先进,反而没有赵州桥和弘济桥这种中等桥那么有整体感和艺术感。弘济桥不算大,略小于五十米,可以一览无余,整体感极佳,仿佛是一件可以用眼细品的艺术品,瞧着特别舒服。它是那样的稳重而俏皮。头一眼的感觉就是特别匀称,特别空灵,在安祥中不失灵动,在敦实中不失柔媚,透着一股东方美的神韵。
它的确是一件大艺术品,是人类工程界的一绝。
赵州桥已维修过多次,而弘济桥却突显得更原汁原味,只在明朝万历年间大修过一次,主要是换了望柱和护拦板,其余皆是原样原物。一看那桥面就知道,完全是一副沧桑的原态,总体起伏不平,石块都缺了棱角,而且由于常年被车辆磨压,被人群流踩踏,每块石料的表面都变得很光滑。幸亏所选的石料异常结实。石料里以一种青色砂石为主,间或也有花玉石,还有海底沉积岩,居然还有一些古生物化石露出表面,上面有清晰可见的三叶虫和蛤螺!
这绝对是世上独有。
大石料都用腰铁连接,当年没有水泥。腰铁又名“铁蝴蝶”,也都完好,仍起着连接作用,而且比比皆是,透着一种有历史感的真实和悠久。
弘济桥甚至比赵州桥还多着一些细节上的精致,比如,石块之间有内藏的榫卯结构。在每个桥拱上都有半圆状的石质勾连线,宛如突出来的眉额,增加了桥侧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桥体两侧都有颇为复杂的浮雕,除了中央部位的大兽头之外,还刻着四爪龙、奔马、连理花纹等。勾连线除了在结构上有加固的作用之外,可能还有为侧面精美浮雕遮雨的作用。桥面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潮音孔”,发大水时随着水流和气流的加速会发出警报声。这些都使弘济桥显得更加精美。
两侧桥肩的四个腹拱除了减少筑桥的用料和桥的总重之外,还有辅助泄洪的作用,减少了水的侧压,非常科学,同时又很好看,富有图案美,而且给纤夫提供了穿桥的通道。这种设计在世界上领先了好几百年。
桥拱由半圆形变为小于半圆的一段弧形也是一种工程创意的突破,桥高降至6.02米,而不是半径那么高,减少了桥面因过高的桥拱而带来的上下不便,纵向的十八道细长拱券石既增加了桥拱的稳定性和施工的方便,也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理念的突破,在筑桥史上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现在,在腹拱的下方,明显有纤绳在桥拱表面石料上留下的磨痕,不止一条,说明在这座古桥下曾有不少大船通过,纤夫们可以穿过腹拱,在岸边上来回拉纤。
那时河中有南北向的船经过,可直达天津。而桥面上东西向有车辆和行人经过,弘济桥是通往山东和河南的咽喉要道。弘济桥的存在证明了古代邯郸的繁华和重要。
(1)、概括说明弘济桥有哪些特征?(2)、为什么说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3)、品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此桥已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滏阳河上大约1400年。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与赵州桥相比,弘济桥有哪些细节上的精致之处?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文本一】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有删改)
【文本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
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图因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而且高柳、杏稍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
(选自陈从周《说园》,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其中亭台轩榭的布局最为重要,所以首先介绍。 B、“对称”是我国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官殿还是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都采用对称的布局,但苏州园林不以对称为美。 C、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设计者和匠师们要将自己对自然景物深人而细致的观察和生平的阅历都融人设计建造。 D、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例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2)、陈从周的《说园》是从“造园”的角度去介绍园林,材料二给造园者哪些建议?请分点概括。(3)、两篇材料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是相同的,请指出一种,并举例分析。9.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问题【文本一】
文明宝藏一一三星堆遗址
①“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作为发现范围较广、考古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度以辉煌的新发现震惊世人。
②2021年初,重启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与以往相比,这次考古工作不仅发掘有大量的精美器物,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据参与考古工作的相关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环境就是一片田野,如今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些玻璃房子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友实时收看考古发掘进展。
③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之中,涵盖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等9个专业,甚至为了探明祭祀坑的“火燎”情况,还邀请数十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研究。
④从目前的考古进展可知,三星堆遗址发掘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加上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2个祭祀坑,专家们普遍认为这8个“祭祀坑”总体构成了三星堆祭祀区,它们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我”,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
⑤可以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远不止对古蜀文化本身的了解,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的众多未解之谜将逐一被世人揭晓。
(原文有改动)
【文本二】
①考古的意义,并不只是为获得惊世文物,而是要理清这些遗址和文物背后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这是对中华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读、还原和传承。因此,考古学最大的意义,是重塑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考古是在寻找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已丢失的记忆,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正是因有考古才使得一个国家的历史更丰富多彩。
②考古工地的种类很多,有墓葬、房址灰坑、各种手工业作坊以及车马坑、祭祀坑之类。前期有的需要打洛阳铲钻探,有的需要用电子仪器进行勘探。除了挖掘工作以外,还会用到全站仪测量、墓葬绘图、器物绘图、陶片的清洗拼对、浮选等各种工作。
③考古工地常常坐落在远离县城的村子里,考古队员有时住在村民家里,有时安置在多年没有人住过的老宅或弃用的校舍。从最初的新鲜到中期的疲惫,再到后期的不舍,他们不断地画图、清理地层刮边拼陶片透图、分型分式在发掘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考证。人类的史料典籍尽管浩如烟海,但却无法全然地反映出历史的绵长与博大,对历史极为有限的记载,也远远不足以为今天的人们展示历史的全貌。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2021年3月,在一片田野的考古环境中,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度以辉煌的新发现震惊世人。 B、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重启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为了了解古蜀文化。 C、“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之一”表明此次发掘工作还有其他的亮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两个文本虽然都以说明为主,但在说明中也隐含了作者的情感,读者能从文本一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从文本二中感受到对考古工作者的赞扬之情。 E、文本一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2021年初和20世纪80年代两次挖掘比较,说明了此次挖掘工作科技含量高、发现惊人。(2)、文本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有同学认为,文本二第①段可作为文本一的结尾,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海洋垃圾
张田勘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被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22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堆,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噁英 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噁英 ,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噁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22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3•11”9级大地震形成的垃圾岛可能会漂到美国。 B、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也会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C、处理海洋垃圾的主要方法是焚烧发电和建造人工岛屿。 D、新加坡海水取样检测是为了检测二噁英是否污染海水。(2)、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成建造垃圾岛屿的步骤。建长堤抽干海水倾倒并密封垃圾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
(3)、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堆,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古蜀栈道
刘小方
①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②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1)、本文运用顺序,依次从古蜀栈道的概况、、修建方式和四个方面加以说明。(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第③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4)、第③段“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中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有氧运动能提高记忆力吗
①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使用身体大肌肉群长时间地、持续地进行有节奏的体育活动。根据参与运动的阶段性,可分为 急性有氧运动和长期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形式非常丰富,比如慢跑、爬楼梯、骑自行车等,也包括负重跑、马拉松等时程较长的活动。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为中等但富有韵律性,一般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
②进行有氧运动时,氧气能够充分燃烧体内的糖分,同时消耗体内脂肪,因此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使心血管系统更加快速有效地把氧气传输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中。
③长期坚持参加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认知功能的水平。短期的有氧运动可能只会导致大脑内一些神经产生短暂的有益变化,而长时间保持的有氧运动将有可能把这些有益变化保存下来,这类变化就包括记忆功能的改善。
④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两类。外显记忆是人的意识主动控制的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对当前情景下的行为和反应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则是无意识时发生的记忆,是在人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行为造成影响的记忆。
⑤已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会给外显记忆带来益处,也会促进内隐记忆的发展。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特尼威教授就曾在研究中邀请了一些持续久坐、不爱好运动的人参与了长达6周的有氧运动锻炼。结果发现,与没有参加有氧运动的久坐人群相比,参与了有氧运动训练的久坐人群在内隐记忆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艾希教授邀请了一半参与者完成一项马拉松比赛,另一半则不进行任何运动,最后采用内隐记忆任务测试两组参与者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表示,即使只参与一次性的有氧运动,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隐记忆水平的提升,完成马拉松的参与者则会在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成绩。
⑦有氧运动的效果,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记忆类型上,还体现在对全年龄人群的适用性上。有实验证明,参加有氧运动能够改善青春期前儿童依赖于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促进智力活动的提高;同时,有氧运动有助于逆转老年人海马体记忆的自然损失,维持脑力活动的健康水平。
⑧有氧运动可以使我们记忆常新,智慧渐增。但是,没有规划的有氧运动可能会额外消耗人的体力与精力,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导致受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维持身心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更加灵活的大脑。
⑨短时间的运动带来的提升是短暂的,长期坚持运动才能给自身带来更长远的影响。锻炼时间应大于6个月,并尽可能保持。有许多有氧运动项目都易于坚持,如慢跑、自行车骑行等。在日程表中定期为有氧运动留出时间,可以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效果最好。
⑥体育锻炼能启动身心的双重“健康密码”。在你有空的时候,请从椅子上站起身,做做热身活动,尝试进行一项你最喜欢的有氧运动吧!
(《百科知识》2021.10.30,有删改)
(1)、下列关于“有氧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氧运动是一项体育活动,运动时需要充足的氧气参与。 B、有氧运动运动形式非常丰富,分急性和长期两种有氧运动。 C、慢跑、爬楼梯、骑自行车、负重跑、马拉松等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 D、有氧运动富有韵律性,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时间也要达到一定时长。(2)、下列关于“有氧运动”对人体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氧运动能够加强和改善人体心肺功能。 B、有氧运动使人体外显记忆功能的改善高于内隐记忆。 C、参与有氧运动人的内隐记忆水平能在短时间内提升。 D、所有人群参加有氧运动都会让他们的记忆有改善的效果。(3)、下列关于如何让“有氧运动的效益最大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有氧运动。 B、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C、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要合适,时长30-60分钟。 D、参加自己最喜欢的有氧运动,做做热身活动。13. 阅读《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回答问题。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
陈博翰
①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
②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但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又是为什么?
⑤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⑦不仅是在自己家里的每个房间里,Wi—Fi信号会因为建筑材料的不同而不同。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顺序。(3)、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5)、隔壁黄阿姨家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三点建议。14. 阅读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 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 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 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 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 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 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9期。有改动)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都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 B、中国园林极为重视窗的设计,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 C、古代花窗制作使用的图案最多的是“六幂”图案,其次是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 D、中国园林中的窗除了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窗比作眼睛,十分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人“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D、文章运用时间顺序说明中国园林的窗,按照窗的演变发展过程具体说明窗的基本特点和功用,条理清晰。(3)、请结合下面的内容,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说第③段加点的“借景”。材料链接:“借景”的说法取自明代计成的中国园林设计系统理论著作《园冶》。“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计成认为,园林设计师应该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景致于有限空间之中。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可见在古典园林造景中,借景是广泛运用的一种装饰手法,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
15. 阅读《田鼠不冬眠》,回答下列各题。田鼠不冬眠
乔娟
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约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田鼠住在大别墅里,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其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 1000 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生活习性
具体表现
栖息地隐蔽凉爽
①
洞系构造复杂
②
③
吃各种谷物、瓜子、水果、豆子等
④
数量庞大时,会出现种内斗争
(3)、 第⑧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5)、 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16. 阅读下文,回答 各小题。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 120 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 的成员之一。 :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垂直地直 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 180 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 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 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 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 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 秒钟可以振动 20 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特别重要。燕 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 20 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 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 8000 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 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 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 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 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 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节选自吴莫印《燕子》有改动)
(1)、下面语句填入第一段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D、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2)、文中画曲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3)、第一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1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第②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2)、本文③─⑥段说明的内容依次是。①; ②;
③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3)、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增加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18. 阅读下面的《鸟巢》短文,完成问题。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反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起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国家体育场为什么被称为“鸟巢”?(2)、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整体情况 特殊材料和结构
(3)、本文主要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4)、第二段中“‘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一句的“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5)、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①北京奥运理念是
②补充材料是
19.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 B、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第⑦⑧分别介绍探测信号和处理信号,可以改变其顺序。 C、“张衡一号”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D、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的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3)、 第②段中的“初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实在太奇妙了吧!
②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③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一是沙漠,二是海上。
④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⑤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
⑥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⑦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现,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⑧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
(1)、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 )A、海市蜃楼空间怎么形成的呢? B、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C、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 D、海市蜃楼只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运用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 B、第⑦段运用的是空间顺序来写的,“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这句话就可以证明是空间顺序。 C、全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来写的,先写了海市蜃楼的奇妙,再写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然后写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最后写了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海市蜃楼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D、第③至⑦段写了海市蜃楼“出没”地区,是用空间顺序来写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市蜃楼是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B、“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行者的无奈。 C、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奥秘以及名称的由来。 D、作者在介绍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这句话,写出了海市蜃楼的名称的由来,也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B、第⑤段中,作者把“空气和光”比作“魔术师”,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C、“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这句话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D、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所以说明文中不能用“大约、大概、上下”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没有数字准确。2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颐和园
林徽因
①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顾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一八六O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③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那时西太后那拉氏专政,为自己做寿,竟挪用了海军造船费来修建,改名颐和园。
④颐和国规模宏大,布置错杂,我们可以分成后山、前山、东宫门、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来了解它。
⑤第一部分后山,是清漪园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苏州河。东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深都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最好的地方。山下小河(或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摹仿江南风景,故称“苏州街”河也名“苏州河”。
⑥第二部分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和石舫。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是前山的重点。佛香阁是八角钻尖顶的多层建筑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点。这一组建筑的左右还有“转轮藏”和“五芳阁”等宗教建筑物,附属于前山部分的还有米山上几处别馆如“景福阁”“画中游”等。
⑦第三部分是东宫门入口后的三大组主要建筑物:一是向东的仁寿殿,它是理事的大殿;二是仁寿殿北边的德和园;内中有正殿、两廊和大戏台;三是乐寿堂,在德和园之西。这是那拉氏居住的地方。
⑧第四部分是南湖洲岛和西堤。岛有五处,最大的是月波楼一组,或称龙王庙,有长桥通东堤。其他小岛非船不能达。西堤由北而南成一弧线,分数段,上有六座桥。这些都是湖中的点缀,为北岸的远景。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2)、请简要概括颐和园建筑的主要特点。(3)、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