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权力与地位 B、吉祥美好 C、显赫富贵 D、人口众多
  • 2.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 3.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 4. 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用鱼叉、鱼钩、渔网捕鱼 D、烧烤食物
  • 5. 看如图人物画像,他曾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 B、伯益 C、 D、
  • 6. 北京人遗址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遗存。其入选的理由是(   )
    A、是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B、北京人学会人工取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C、北京人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建造房屋,进入农耕社会 D、北京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 7.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即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 8. 下列青铜器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利簋 D、青铜剑
  • 9. 史学界一般称商朝为殷商,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A、武王伐纣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平王东迁
  • 10.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A、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C、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 11. 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得了病,在达仁堂买药,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认为这是古文字。该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12.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秦皇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B、二人都是暴君 C、二人对中国大一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 D、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 13. 自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列选项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无关的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开拓交通 D、尊崇儒术
  • 14. 公元前204年,刘邦命韩信攻占赵、齐诸地,项羽因而两面受敌,逐渐陷于被动。后来项羽败退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不久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
    A、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子婴投降 D、楚汉之争
  • 15. 某初一历史社团要举办一期以“秦皇汉武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主题的小报,可选用的经济方面资料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如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此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陈胜、吴广 D、项羽
  • 17. 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 18. 下列提示与对应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汉王朝都城——咸阳 B、炎黄战胜蚩尤奠定华夏基础的战役——涿鹿之战 C、商王盘庚迁都——殷 D、因都江堰的修建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 19.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族姓氏,学汉语、穿汉服,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这些措施促进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的民族交融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多个政权的并立
  • 20. 正确的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曹操称帝,开启三国鼎立时代 B、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C、官渡之战奠定了袁绍统一北方的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这一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与哪些部落首领的传说有关?
    (3)、 材料三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 22.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1)、 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1的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2中的处(填序号)。从图1到图2反映出的变化有哪些?
    (2)、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措施?
    (3)、 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因都江堰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获得什么称号?
  • 2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乔嫦美《秦皇汉武奠基大统一》

    (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列举一位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对比材料一的秦汉疆域图,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这一举措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哪家学派?他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任写一点即可)
    (3)、材料三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 24. 我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篇]

    材料一:

    [交流篇]

    材料二: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由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开发篇]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再到十六国时期,北方更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流徙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持续发展。

    ——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写出图一工具和出土的古人类遗址的名称。图二的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三工具的名称和功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至少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