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锰”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

    (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材料二:

    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

    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

    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牵,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通过模仿图像叙事、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获得新的发展。 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鲁迅解读、批判的对象。 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视个人经验的展示,而不愿意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 D、图像时代,自媒体的流行让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变得很容易,而职场小说的火热说明文学的新功能得到公众的认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 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 C、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会馆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D、罗中立的画作标题《父亲》具有点睛之妙,如果改为《农民》,人们对画作的解读将大不相同,这说明语言使图像产生了多义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 B、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 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 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4)、比喻论证利用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请分析劳拉·里斯“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点及论证的事理。
    (5)、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并不喜欢读原著,因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请你根据两则材料列出要点,劝说该同学多读原著。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睁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天气,也陈述了卢进勇行程耽误的原因,推动了情节发展。 B、“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表现了卢进勇过分爱惜面团,可见艰难之中食物的珍贵。 C、“卢进勇的手停在半空”说明他认同无名战士的话,食物对一个垂死之人已经没有用处了。 D、“他的眼睛模糊了”说明此时卢进勇悲痛难忍,这与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
    (2)、关于文中卢进勇赶上后卫部队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进勇走得特别快不是因为小腿伤口好转了,而是因为受无名战士的精神鼓舞,无畏向前。 B、篝火、谈笑、野菜描绘了一幅风雨后的安适画面,是为了烘托卢进勇转交火柴时的沉痛心情。 C、天黑时追上了后卫部队一面说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说明他没有落下太远。 D、小说结尾部分在情节上与前文相呼应,如“他追上了后卫部队”,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3)、小说中有两处数火柴的情节,卢进勇和无名战士在数数时的心理有何异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
    (4)、有评论家认为,本文作者借鉴了雕塑和抒情诗的创作艺术,使小说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线条,也使主题有抒情诗的深远意境。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丧不绝声,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 , 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 , 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扬,使城父人执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也;奉初以还,故遣之,已而悔之,亦无及也。”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重过也,逃无所入。”王乃赦之。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鉏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节选自《说苑•立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B、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C、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D、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彰”字含义相同。 B、“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 C、“忠而不死,不廉”与“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廉”字含义相同。 D、“臣不佞,不能贰也”与“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贰”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认为他们不智、不忠、不廉,从心里鄙视他们,所以不肯按照礼仪致敬。 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并劝他接受,曾子不接受,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孔子对此表示赞扬。 C、奋扬接受楚平王的派谴去刺杀太子,他遵循楚平王当初“事建如事余”的命令放走了太子。平王责怪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D、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鉏之弥被他恭敬的态度感动,认为杀他是不忠的,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②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

    (5)、文中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子路“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的观点?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景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 B、“忽传”表明捷报突然;“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是诗人喜极而泣、喜中含悲的表现。 C、“却看”即“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对家人说什么,但已无须说了。 D、尾联写诗人携带家人迅速出发,“即从”“便下”两句紧连,诗人想着很快就会回家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惊喜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无衣》中“”两句,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贴身的衣服。
    (3)、李白《将进酒》中,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己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____。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____,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____。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____,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物阜民丰 光辉岁月 焕然一新 久久为功 B、岁稔年丰 峥嵘岁月 日新月异 久久为功 C、岁稔年丰 光辉岁月 日新月异 计日程功 D、物阜民丰 峥嵘岁月 焕然一新 计日程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B、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C、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D、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午睡醒来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是睡午觉不规范所导致的。午睡是很有讲究的,①__,就不能真正发挥午睡的作用。

    ②__。刚吃完午饭时,胃被食物充满,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这时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午睡质量。午睡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饭后20分钟。

    ③__。权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时长以15~30分钟最为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一般人在入睡超过30分钟后,身体会进入深度睡眠,若在此时醒来,反而容易因“睡眠惯性”而导致醒来后感到疲惫、迷糊。

    此外,午睡姿势也很重要,俯卧或趴在桌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或压迫眼球、脸部,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眼花、疲惫、乏力等一系列症状。

    (1)、下列句子中的“深度”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深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估计没人能说出这些炭层的蓄量和深度。 B、对这个哲学问题,他们理解的深度不一致。 C、再不注意用眼卫生,你会发展到深度近视。 D、我们将会不断推动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使用否定句式,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考生志愿填报实施“专业+学校”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不再设置专业调剂。此模式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

    材料二: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没有专业的概念,学生通过前几年的通识教育和培养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很多学霸状元会选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作为大学的起点。

    针对以上两种现状,学校拟举办一场辩论赛,请从正方“确定专业要及早”和反方“不必过早确定专业”中选择一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按照辩论稿的格式写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