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9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诗歌鉴赏

  • 1. 古诗欣赏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上面两首小曲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老”“古”“瘦”五个修饰词传达出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 B、《天净沙•秋》用“青”“绿”“白”“红”“黄”交杂相错,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C、甲乙两首小曲虽然题目中都有“秋”字,整首曲中却不见一个“秋”字,反倒写尽秋意。 D、甲曲寓情于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乙曲则在萧瑟中充满消极之感。
  • 2.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王湾诗首句“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乙】“天涯”此处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两首诗都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B、【甲】是一首五言律诗,【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C、【甲】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乙】选取景物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烘托了作者“断肠”的凄切心情。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 3.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李商隐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曲前面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创作此曲主要表现的是对秋的伤感之情。
    (2)、对“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渲染了悲凉氛围。 B、寓情于景,以乐景写悲情。 C、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 5.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两道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

     

    (2)、“秋风”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意象,常用来表现秋意清冷,衬托凄凉心境。下列诗句中并非借“秋风”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3)、《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哀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名词之美]

    ②[色彩之妙]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第一、二句诗都写孤城。第一句写孤城的 , 第二句写孤城的
    (2)、末句“山入潼关不解平”能否改成“山入潼关犹解平”?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一(2)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海的立足点在 , 所看到的景物具有的特点,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2)、这首四言乐府诗在景物描写上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请联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提示,选取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艺术手法:融情于景)

    链接材料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权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艺术手法:动静结合)

    链接材料 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艺术手法:虚实结合)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对萧瑟荒凉的秋景的描写,体现了“逢秋悲寂寥”的情感。 B、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等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诗中的“排”字是“排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D、这首诗前两句先引出自己的见解,后两句推出“证据”,全诗一论一据,明朗刚健。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赏析。
  • 10.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哪两个词语暗示诗人身在异乡,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埋下伏笔?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乙】行秋     徐现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注:①筝:古筝。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诗人被贬朗州时所作。全诗融景、情、理于一炉,不仅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抒写了一种高扬精神。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给读者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B、甲诗“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 C、乙诗整首诗以静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了以静衬动、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 D、乙诗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读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雪”两句后,在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请简要描述。
    (3)、上面两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请分析两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2. 诗歌阅读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首联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字便把“新晴野望”的感受真切地再现出来。 B、领联描绘了农民抓紧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在村头植树造林的场面。 C、颈联传神地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的变化。 D、诗人对美有着敏锐的感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3. 古诗词阅读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夜雨寄北》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蕴含着诗人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景物描写,写出诗人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写出诗人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是诗人实写自己归家与妻子团聚的经历。
    (2)、请用四个字概括第三、四句的内容,并用简要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上阵杀敌、收复失地的情境。 C、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的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拳拳爱国之心,请结合本诗后两句内容及表现手法,分析诗人的爱国之情。
  • 15. 诗歌阅读

    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欧阳修描写小满节气时的风景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B、“皓月醒长空”中“醒”写出了天空澄澈,耀眼明朗的样子。 C、“夜莺啼绿柳”只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初夏夜晚的勃勃生机。 D、诗歌描绘了初夏柳绿、夜晴,麦子茁壮成长的景色。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展现的画面。
  • 16. 阅读《新凉》,完成各小题。

    新凉

    [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田畴:田野。②烟:雾气。

    (1)、这首诗题为“新凉”。请从前两句诗中任选一句,描述句中透出的凉意。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借黄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17. 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 夜

    高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  

    (1)、请写出首句中“寒”字的妙处?
    (2)、三、四句包含着游人怎样的情感?
  • 18. 阅读下面这首课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诗中的“黑发”和“白首”是借代,说说分别借指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2)、从标题“劝”字的角度,说说作者写这首诗有何目的?
  • 1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2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秋浦途中

    杜收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溴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1)、诗人选用"萧萧秋雨""淅淅溪风"为意象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
    (2)、"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