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新高考模拟(10)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地方官员权力较小 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 C、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2. 如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3. 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A、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B、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D、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4. 下表史料可用于说明,宋代( )史料 出处 (安徽当涂、芜湖等地)“圩田十居八九,皆是就近湖泺低浅去处,筑围成埂” 《宋会要辑稿》 (淮南)“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 《宋史》 (浙江瑞安)“围塘外涂地为田,而穴塘引河以溉” (南宋)袁燮《絜斋集》 A、江南地区得到深入开发 B、农业耕作方式取得进步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剧5. 明代青花仕女蹴鞠图大罐展示了女子蹴鞠的画面。画中女子穿长靴、戴护膝,这表明外貌柔弱的女子也能身着职业装参与当时的蹴鞠竞技。这一画面( )A、展示了女性的力量与健康美 B、表明社会中尚武风气浓厚 C、说明女性已经挣脱理学束缚 D、继承了魏晋仕女图的画风6. 如表反映了晚清不同财税税种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的情况。如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1842年 29585722 76 4981845 13 / / 4130455 11 1885年 32356768 48 7934228 12 12811708 19 14472766 21 1888年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年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年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252692 17 30530699 32 注:厘金是一种地方商业税。
A、农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B、商品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C、中国食盐产量总体增长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7. 阅读下表“民国初年党派党章所示宗旨摘录”,这反映出当时( )中国社会党 社会主义欧美极盛,在中国则本党实最初惟一团体机关,其宗旨在于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 中国自由党 天赋人权,自有生以来,即予以完全自由之幸福,·····今于此人权发达之期,社会进步基于自由之催促,吾党人愿以毕生之脑力、腕力供我同胞奔走运用之劳,同归自由而已 中华民国工党 促进工业发达,开通劳工智识,解决工人困难,提倡工人尚武,主持工界参政 A、马克思主义政党纷纷建立 B、社会改良思潮活跃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政党政治逐渐成熟8. 1941年,谢觉哉作为边区参议会副主席,在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为什么要实行“三三制”》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发表于图中(如图)何地( )A、A B、B C、C D、D9. 据统计,1951一1957 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时间 \年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初级社 社数 300 4000 15000 114000 633000 216000 35000 每社农户数 12.3 15.7 18.1 20 26 48 44.5 高级社 社数 1 10 150 200 500 540000 753000 每社农户数 30 184 137.3 58.6 75.8 198.9 158.6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 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0. 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区和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B、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C、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 D、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11. 在中世纪的欧洲,蔗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蔗糖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这主要得益于蔗糖生产规模的扩大。下图为16世纪制糖厂中黑人奴隶劳作的场景,此类制糖厂主要位于( )A、欧洲的亚平宁半岛 B、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C、中部非洲刚果盆地 D、北美洲的纽芬兰岛12.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13. 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说道。“对企业家而言,从没有比19世纪70年代初期更令人兴奋的经济发展期。这个年代,就像维也纳新阳记者所描写的那样:‘人们筹设公司,好把北极光运送到(维也纳)圣史蒂芬广场,或在南海岛屿的土著中出售我们的鞋油。’”这反映出A、工业革命的扩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密切了各地联系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14. 以下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5. 如表为1976—1989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变化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B、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 C、国民经济持续衰退 D、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16. 冷战后法国调整政策,力图保持与法语非洲的“特殊关系”;德国制订了十项原则,表示“要同非洲加强合作”,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日本主持召开了“非洲开发会议”,确定了五项援非原则。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殖民主义势力制约非洲经济发展 B、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的争夺激烈 C、非洲地区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当时的东南亚更高,中国物质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比中古前期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中国向柬埔寨出口金银、瓷器、缎锦、凉伞、皮鼓、酒、糖等,这些物品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宋朝时输入占城(今越南中部)的商品有草席、凉伞、绢扇、漆器、瓷器等;中国的器物如瓷碗、绫绢、贮丝等,都深受当地居民欢迎。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商品,种类繁多,有瓷器、锦绫、绢、金银、铜、铁、米、酒、姜、大黄等。中菲之间的贸易,至迟在晚唐就已开始,中国的瓷器、丝绸、铁针、琉璃珠、铁鼎、伞等产品源源输入菲律宾。另外,中国与泰国、缅甸、老挝等国贸易也较为频繁。
——摘编自贺圣达《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为例》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基本上处于徘徊状态,但此后则逐步攀升,30年代后所占比例急剧提高,已成为中国除欧洲、美洲以外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区域。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蔬菜、果品、蛋类、花生油在对新加坡、暹罗、菲律宾等国贸易中均占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南洋各邦工业幼稚,棉产缺乏,机械用品,衣着所需,均需仰求国外供给,尤以棉货织物为大宗”。中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商品,鱼介类、咖啡、茶、糖、米均为大项,矿产原料产品如木材、煤、锡、橡皮等也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周建明《论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状况,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历史启示。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公里(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德国
4.4
191.73
41896
2008
英国
2.85
680.09
16567
2006
日本
1.95
489.04
23474
2006
印度
0.63
212.51
63327
2007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三、论述题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是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周家三兄弟周秉义、周蓉、周秉坤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阅读上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者两个人物介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