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 1.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与化学有关。下列活动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晾干湿衣 C、修剪盆栽 D、木柴燃烧
  • 2.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
    A、利用LED灯作为光源,节约能源 B、研制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 3.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弃药品
  • 4. 2023年8月,河北涿州发生水灾,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灾过程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B、水体有自净能力,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C、志愿者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5. 如图为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原子中的中子数为63 B、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C、Eu2+表示1个铕原子 D、Eu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6.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60000 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7.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作制冷剂 B、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C、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
  • 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则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一定是催化剂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 10. 处理汽车尾气时,使其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 11. 庐江汤池“白云春毫”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 12.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自然界中的水有如图1所示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2.53%,且分布不均匀。图2为我国部分地区淡水储量及年人均拥有量的相关数据。沿海地区解决淡水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海水淡化。

    (1)、海水是(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如图3所示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发生了改变的是 , 该变化过程中的粒子不变的是

    (3)、自然界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如图4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的杂质。

    (4)、为了判断得到的淡化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写出一条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
  • 14. 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实验室常利用化学反应制取少量氧气,常用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应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的固体名称是 , 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添加液体至(选填“a”或“b”)处。若将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改成注射器或分液漏斗,则其优点是
  • 15. 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H3)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2)、在焦炭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其粉碎,目的是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氮气和
  • 1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1)、【回顾历史】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优化,分别用红磷、铜粉等进行实验,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化合物,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重温教材】

    某同学分别用如下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为 , 反应类型为:

    ②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的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4 mL

    36 mL

    24 mL

    ③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选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④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加热时间太长                  
    B.铜粉太少

    C.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            
    D.读数时气球内仍留有气体

    (2)、【创新实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采用红磷为反应物,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刻度(选填“1”“2”“3”或“4”)处。

    ②结合乙图曲线,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17. 如图是某品牌牙膏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成分单氟磷酸钠(化学式Na2PO3F)是牙膏的主要添加剂,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0.8%时,防蛀牙的效果较好。

    (1)、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计算结果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蛀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