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雨果的这段文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军队火烧美国白宫 B、日本军队攻占南京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2. 通过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改订条约》以及5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 3.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题(太平天国战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1851年,洪秀全在哪个地方发动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 )
    A、金田 B、南京 C、永安 D、武昌
  • 4. 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分,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
    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D、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 5.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中记载:“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 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这说明中英贸易中,造成英国“贸 易逆差"局面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客观上抗击了入侵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英国工业品不符合中国人的需求 D、封建经济落后中国人购买力低下
  • 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业的创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 7. 如图报刊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北方报纸之最佳者”,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在当时它向民众宣传的思想内容应该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9.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10.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段材料反映哪个历史事件(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 11.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图所示著作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有田同耕”思想 B、反封建道德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 12. 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如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3. 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辛亥革命的背景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 14.  1915年,陈独秀在某刊物的创刊号上发表了--篇满怀激情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据此判断,该文应刊发于( )
    A、《民报》 B、《新青年》 C、《无锡白话报》 D、《青年杂志》
  • 15.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许多历史信息。以下历史信息与下图所示建筑相关的是( )

    A、中华苏维埃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C、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 16. 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的年代尺,其中填写在空白处的关键词最合适的是( )

    A、焕然一新 B、星星之火 C、中流砥柱 D、危在且夕
  • 17.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这表明了北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统一 C、振兴中华民族 D、维护民族权益
  • 18.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 19.  1937年12月28日,上海某英文报纸报道日军侵华时说:“城内无辜居民的尸体铺满了街道。靠江边的城门口,尸体堆成山,高及一米。汽车和载重汽车来来往往在尸体上面走过。”这则史料印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旅顺 B、南京 C、上海 D、北京
  • 20.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时代周刊)如此描述道:“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意味着和平。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泽东的光辉——他们进人北平。”由此可推测当时( )
    A、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四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材料二 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


    图二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三 一个悲壮的故事。

    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四 一个时代责任。

    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上①②③处的时间、⑥处战争的影响、⑦处战争名称、⑧处条约名称填写完整。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请说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中这位中学生写的作文,思考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之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一,概括该运动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出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以及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23. 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要把握历史事件实质,抓住历史事件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新文明开道】

    材料一: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青年谱写赞歌】

    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缔造希望起点】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1)、材料一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吹响这一历史事件号角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学生的爱国行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哪句口号最能反映此次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上述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三中的“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大会成功召开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在,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材料四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材料五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三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主张?
    (3)、结合材料四,“上海一隅之抵抗”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4)、你认为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