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第三次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道小题,共计45分)

  • 1. “如果把夏商时代的方国联盟比喻为一堆相互间没有太多联系的马铃薯的话,那么周代的封邦建国则是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一比喻说明周代的封邦建国(    )
    A、具有地方分治的特征 B、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 D、促使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 2. 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 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
    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 3.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中管辖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  )
    A、行都指挥使司 台湾省 B、行中书省 台湾府 C、驻藏大臣 台湾办事大臣 D、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 4. 山西太谷曹家是一个商业经营很成功的家族集团,其商业版图不仅雄踞大半个中国,更一度横跨亚欧大陆,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曹家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商号达640多家,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雇员达37000人。这种情况出现于(   )
    A、战国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5.  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入阁前有关情况人数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15796.9%
    入为翰林官13985.8%
    任过地方职务21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35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54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69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 
    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 
    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6.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7. 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记载:“英国之制,相二人,一专司国内之政,一专司外国之务。此外大臣……各有佐属襄助。”由此说明,徐继畬(  )
    A、主张应学习英国内阁制度 B、介绍理解的英国政治体制 C、反对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 D、认为英国采用了中国制度
  • 8.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    )

    ①收复雅克萨之战           ②黄海海战

    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下图是中英签署的《北京条约》签字页,上面注明的时间之一为“大清咸丰十年”。这一条约(  )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签字之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结束 C、影响到洋务派发动的自救运动 D、见证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即使迫使中国同意英国货可以不交纳任何捐税进入各省内地,也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这一结论的得出是由于当时中国(   )
    A、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 B、民族工业的有力竞争 C、传统经济的顽强存在 D、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
  • 11.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集团在军事上的失误 B、天京变乱元气大伤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12.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
    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13.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 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
  • 14. 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
    A、缓和德英关系 B、推广德语教育 C、维护中国权益 D、争取在华利益
  • 15.  创刊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载:西班牙王太后在前往戏院途中,所乘车辆将一老妪撞死。王太后、西王及王后亲往医院省视,司机亦被逮捕讯罚。画报将此事与中国家眷坐电车撞人后扬长而去相比较,感喟:西班牙国王太后之权力不如中国巡抚之大多矣!《醒俗画报》此举(  )
    A、有助于社会思想启蒙 B、推动晚清政府改革进程 C、推崇西方代议制政体 D、意在唤醒大众革命意识

二、材料分析题(3道小题,共55分)

  • 16.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 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 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 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 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 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 17.  材料分析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经济在传统与近代中新陈代谢,艰难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在明清时期受到哪些经济政策的阻扰,使其未能步入近代?

  • 18.  材料分析题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年7月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