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铁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60分)

  • 1.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唐璜》 D、《复活》
  • 2. “完全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绘,抛弃了传统的三度空间和真实色彩,把人体分解成半面的几何图形再重新装配,色彩也简化为灰色和棕色。”该描述适于下列哪一画家的作品( )
    A、达·芬奇 B、莫奈 C、梵高 D、毕加索
  • 3. “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它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下列人物名作符合这一艺术风格的是( )
    A、拜伦 B、贝克特 C、雨果 D、巴尔扎克
  • 4. 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他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只能表达存在的和真实的人.物.地。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A B、B C、C D、D
  • 5.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 6.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7. “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全曲的是贝多芬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中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8.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 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A、古典主义绘画 B、现代主义绘画 C、浪漫主义绘画 D、印象主义绘画
  • 9.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据此可知《差不多先生》属于( )
    A、浪漫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 10. 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 
    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D、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 11.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
    A、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B、最先倡导学习西方的工商业 C、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 12.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话应该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言论( )
    A、洋务派 B、抵抗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13.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上文作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实行君主立宪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建立民主共和 D、向德.俄等国家学习
  • 14.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

    B

    C

    D

    A、A B、B C、C D、D
  • 15.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16.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 17.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 18.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19.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 20.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 
    A、同情农民的疾苦 B、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C、抑制贫富不均 D、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21. 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 22.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 2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主要区别是       

    A、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C、国家的政体不同 D、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 24.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 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
  • 25. 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斗争相继失败 B、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C、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D、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 2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又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 27. 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 28.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29.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真正的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
    A、解决了困绕改革的路线问题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 30.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个小题20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标榜要“极力卫道 ”,攻击新文化运动。指责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材料二: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 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反动势力和守旧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2)、 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评析材料二中关于文学革命的观点。
    (3)、 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 32.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1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进行了怎样积极的探索(指导思想或基本主张及实践活动)?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