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模拟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着朱自清【丙】在春的繁花nèn( )叶中,听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嘹亮地歌唱【甲】我们在老舍的温情叙述中,【丁】给蓝天镶上银边的雪后山景 , 【丁】水藻中终年zhù( )蓄的绿意;我们在刘湛秋的笔下走过雨的四季,热烈而粗【乙】guǎng( )静mì( )而深情。我们还将继续感受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 2. 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2)、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3)、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  yín;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4)、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huǎnɡ hū , 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 3. 古诗文填空。

    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⑴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⑵”。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⑶”;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⑷”。友情依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传情:“⑸”;时移世易,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借落花慨叹:“⑹”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⑺”。

  • 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 。
  • 5. 用课文《诫子书》原句填空。

    ①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②《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③《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6. 仿照画浪纹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同:春天;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冬天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单选题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当夜幕降临,千灯湖上千灯竞放,湖光灯色融为一体,使人喜出望外 , 流连忘返。 B、无人机组成的飞机表演编队在辽阔的天幕下翩翩起飞,花枝招展 , 与华灯交相辉映。 C、班级辩论会上,正方主辩滔滔不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 , 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D、为了迎接艺术节的汇演比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编排了一支舞蹈,希望能一举夺冠。
  • 8.  小福帮同学修改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书,指出相关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他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成分残缺。把“使”字去掉。) B、每个人都要做生态环境的监督员发挥作用。(句式杂糅。把“发挥作用”去掉。) C、地球给所有生命形式乃至我们人类,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能源等等。(语序不当。把“我们人类”和“所有生命形式”互换位置。) D、大家要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增加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搭配不当。把“养成”改为“提高”。)

三、综合性学习

  • 9. 请你参加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活动一:明问题】说说下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作为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内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在时下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无孔不入的时代,加上音像制品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代替名著经典阅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少之又少。这样不少中学生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下降。

    (2)、【活动二:提建议】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两条)。
    (3)、【活动三:写名言】写两则读书名言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努力读书。

四、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乙】闻雁

    唐·王湾

    唐·韦应物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故因眇何处?

    归思方②悠③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④闻雁来

    【注释】①眇(miǎo):仔细地察看。②方:刚开始。③悠:远。④高斋:楼阁上的书房。⑤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被贬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

    (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无误的一项( )
    A、【甲】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甲】诗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C、【乙】诗写于秋天的雨夜。一、二句写出故园遥远,诗人远在异乡,却也悠闲自在。 D、【乙】诗三、四句中“淮南”与故园相对,“秋雨”点明时令,交代环境。“夜”表明时间晚,也侧面写出诗人贬谪的痛苦如黑夜一般。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我的母亲》,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着一盏油灯,还要忙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因为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⑥段写道:“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因为母亲感化的。”阅读全文,说出“我”从母亲身上受到了哪些感化。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心理。

    ①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②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晚间,她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4)、从选文第⑤段看,概括说说母亲的形象特点?
    (5)、结尾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名著导读

  • 12. 作者回忆少年时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 ”之类;而“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还有“ ”的故事若模仿则有性命之忧。
  • 13. 名著阅读。
    (1)、阅读文段,完成填空。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上文中鲁迅所背的书,书名是《》,鲁迅渴望去看的会是

    (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1 图2

    图1:《》 图2:《

    (3)、下面对名著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在《狗·猫·鼠》中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迫害的经历和感受,清算了猫的四条罪行,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正人君子”,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 B、“阿长”是作者在憎恶长妈妈时才这样叫的。而“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作者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在此之后,作者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 C、《二十四孝图》中的孝子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但一代代人们的涂脂抹彩,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本文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孝”是何其虚伪。 D、作者与许多人一样,最愿意看的是“活无常”,因为他不但活泼诙谐,而且浑身雪白,颇有鹤立鸡群之感。人们只要看到他的装扮,都高兴起来了。
  • 14.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做后面题目。 

    ①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②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 

    ①  

    ② 

    (2)、联系原著说说,文中的“嫂嫂”为何不借扇子,而且还要砍死孙悟空呢?
    (3)、请联系原著,按要求填写人物名称。 

    ①先后变成美女、老婆婆和老公公的来骗唐僧师徒的妖怪是:  。 

    ②“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副对联写的是:  。

七、写作题

  • 15. 阅读下面文中,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