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双选题漏选一个只得1分,错选不得分。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1. 空气污染指数是依据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的。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6种,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PM10 B、CO2 C、NO2 D、SO2
  • 2.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氧气炼钢 C、甲骨刻字 D、辣椒剁碎
  • 3. 下列实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取用固体 B、氧气的验满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液氮用于磁悬浮列车 B、氮气用于医疗急救 C、食品充氧气防腐 D、氧气用作高能燃料
  • 5.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物质的反应 B、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 D、混合物是由纯净物组成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 7. 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蓝紫色火焰
  • 8.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硫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硫+氧气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 C、石蜡可以燃烧: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 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一个反应:汞+氧气氧化汞 化合反应
  •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潜水 B、稀有气体做闪光灯 C、乙醇用作燃料 D、氮气用于制氮肥
  • 10. 下列实验装置中集气瓶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吸收硫燃烧放出

    的热量

    吸热、降温、减压,

    防止胶塞弹出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

    落,炸裂集气瓶底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

    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 11.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部分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运输等领域 C、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D、稀有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化学性质很活泼
  • 12. 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 13.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其结果是(  )
    A、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变 B、生成的氧气质量增加 C、速率不变 D、速率加快
  • 14. 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氧气

    闻气味

    观察状态

    B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分别点燃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D

    铁丝和铜丝

    观察颜色

    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 15. 实验室选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数据的变化与实验过程不相符的图像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题意填写空白,28-35小题,共40分)

  • 16. 根据图片及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用图1所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2)、图2是拉瓦锡纪念馆一角。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研究,弄清了燃烧的本质;
    (3)、图3是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4)、图4飞艇中充入的气体是气。
  • 17. 碘化银(AgI)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下列是碘化银的有关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几乎不溶于水。③熔点为558°C , 沸点为1506°C。④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碘(I2)和银(Ag
    (1)、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2)、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
    (3)、为防止碘化银变质,保存时应注意
  • 18.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如图所示步骤。

    (1)、步骤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从步骤②中可以得出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要(填“高”或“低”);
    (3)、图中“剩余液体”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19. 分类是同学们学习化学获取知识的重要科学方法。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用途、类别或者是性质等。请同学们根据所给物质的类别,将下列物质平均分为两类:

    ①海水 ②酒精 ③二氧化碳 ④稀盐酸 ⑤蒸馏水 ⑥稀有气体

    (1)、选出的一组物质是(填序号);
    (2)、该组物质归为一类的依据
  • 2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仪器②的用途是用于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进入导管;
    (4)、下列有关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插入装水的烧杯中 B、加热高锰酸钾,先对试管预热,再集中对药品部位加热 C、收集氧气,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再将导管伸入瓶中,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D、制氧气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21. 实验题。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后打开弹簧夹,过一会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① , 使得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②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某同学按照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结果大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5)、Ⅱ、如图,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6)、要等到时才能伸入到集气瓶内;
    (7)、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8)、细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 , 因此出现上述现象。
    (9)、Ⅲ、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夹取木炭的仪器名称为

    (10)、步骤②中为了充分消耗瓶内氧气需进行的操作是:
    (1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2. 阅读资料并根据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成功发射!神州十七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火箭燃料的要求有:体积小,重量轻,热值高。因此发射卫星(飞船)的火箭大都采用液体或固体推进剂。

    20世纪前,中国古代发明黑火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推动剂。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国际上一些国家先后研制出高氯酸钾和沥青的复合推进剂、第二代复合推进剂(聚硫橡胶、高氯酸铵、铝粉复合而成),以及高分子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制成的固体推进剂。

    与固体推进剂相比较,液体推进剂的能量更高一些。20世纪2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使用煤油-液氧的液体推进剂。60年代,开始使用液氧、四氧化二氮、液氢和混肼等液体推进,其特点是相对易存储。

    目前,火箭升空推动剂很多情况下采用液氢液氧做推动剂,液氢(H2)作为燃料,热值高,燃烧生成物为水,无污染。但是,液氢的贮存和运输等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需要做到心贮存和运输各个环节的保障工作。

    (1)、下列物质常用作火箭固体推动剂的是____。
    A、高氯酸铵 B、氢气 C、混肼 D、煤油
    (2)、采用液氢作为燃料的优点有____。
    A、热值高 B、污染小 C、难溶于水 D、便于贮存
    (3)、根据资料内容,写出液氢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3. 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反应一段时间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小组成员对其剩余固体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同学们先写出了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小雨认为是:KClMnO2

    小卓认为是:KClO3KClMnO2

    然然认为是:KClO3MnO2

    【分析与判断】同学们经过讨论和分析,认为这三种猜想中,一定错误的是;理由是

    (3)、【活动与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先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再伸入的木条。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则证明小卓的猜想是正确的。
    (4)、【反思与收获】小组同学通过对此次实验的分析共同总结出:一般来说,在验证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成分时,无需验证一定存在,只需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