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

    A、《凡尔赛和约》 B、《国联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 2.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下列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选项是(  )

    ①路德翻译德文版圣经 
    ②英法百年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 4. 如图为二战后成立的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会徽。该组织的表决原则是(   )
    A、美苏一致 B、全体一致 C、大国一致 D、少数服从多数
  • 5. 16-19世纪,近代民族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其基本特征不包括(  )
    A、个人对国家忠诚超过对国王的忠诚 B、国家的版图常因国王婚姻关系改变 C、国家鼓励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D、有国旗、国歌、国家节日等
  • 6. 1928年《非战公约》中提到“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战争观(  )
    A、源自一战后民众观念的变化 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客观上利于绥靖政策的推行 D、带有社会主义的色彩
  • 7. 下图表明该国际组织的宗旨是( )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A、恢复生产与经济秩序 B、维护世界和平 C、制止不义战争 D、支持民族解放
  • 8.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该宪章( )
    A、规定“全体一致”原则 B、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C、确定“大国一致”原则 D、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 9. 专制君主和民族国家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相互吻合, 但是等到统一的国家完全确立、 不再面临新的分裂危险时, 专制王权的历史作用也就终止了, 像英国那样, 也需要把它克服。 这反映了( )
    A、法国大革命具有偶然性 B、君主立宪的优越性 C、民族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D、专制王权的双面性
  • 10. 学者巴里·布赞从国际关系学中的基准时间进行考察,并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以批判。“威斯特伐利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主权、不干涉及教随国定等原则都没有在和约中提及。”该学者意在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立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B、确认了缔约国国际法准则 C、只是当时既存现实的认可 D、试图制定国际法双重标准
  • 11. 1552年,撒克逊约翰公爵领地建立起路德教会,其首领由约翰公司任免、并规定德语为圣事活动语言,随后,黑森、梅克伦堡、普鲁士等也相继建立类似的教会。这些活动有助于( )
    A、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B、封建统治秩序的瓦解 C、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理性思维方式的确立
  • 12. 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等盟国代表就已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讨论建立战后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问题,但会议没有解决大国否决权的使用及创始会员国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继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的使用范围问题。由上可见,关于联合国的问题( )
    A、体现大国强权主义 B、争执与妥协并存 C、以协商方式处理 D、是维护霸权的工具
  • 13. 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各国政府为应付群众的心理需要及缓和沉重的军备竞赛,开始宣扬签订一系列“控军裁军非战”公约。在世界现代史上大国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约是 (    )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 D、《非战公约》
  • 14.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普遍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 B、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C、宗旨都是解决人权问题 D、都接受和容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加入
  • 15. 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21年

    1941年8月

    1945年6月

    1946年7月

    1951年7月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 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 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浩劫,也促使人类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制止侵略、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二者的兴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创立射常任理事国示意图(1945年)

    (1)、看一看两大国际组织成立的背景和目的有何共同处?
    (2)、想一想为维护世界背景:世界大战之后成立。目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联合国相较于国际联盟有哪些创新之举?
    (3)、议一议结合国际联盟到联合国的发展变迁,谈议二者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存在哪些历史教训,又提供了怎样的历史经验。
  • 17.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国际法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思想的传播对法国及欧洲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步(或领域扩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进步的推动因素,并以俄乌冲突、美国至今未批准该公约等事件为例说明当今国际法的实施还存在哪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