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练习(广东专版)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的拓展 B、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业化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 2. “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 3. 下图是18世纪初世界部分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示意图。例如:英国城市纽卡斯尔工人工资较高,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故比值较高。这一现象导致英国( )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工业革命始于采煤业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的最早启动
  • 4. 18世纪时,英国的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又出现上升。1831—1841年,利物浦则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
    A、工厂工业污染严重 B、城市环境逐渐恶化 C、资产阶级剥削工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5.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6. 从1780年到1850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改变了英格兰面貌,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以下历史图片中准确记录了这场“革命”的是( )
    A、 B、 C、 D、
  • 7. 16世纪时,欧洲人凭借帆船和大炮,享有像铁制武器优于铜制武器那样的优势;而到19世纪时,他们的轮船、制造工业和机枪,又使他们拥有像农民优于猎人那样的优势,于是,欧洲人建立了全球霸权。欧洲人建立全球霸权得益于( )
    A、经济迅速发展 B、早期的殖民活动 C、科学技术创新 D、强权政治的传播
  • 8. 有学者提出,全球在1550--1850年间处于“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为了烧柴取暖,英国人耗尽了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有效地开采煤炭。于是,煤炭逐渐取代木材成为英国主要能源。该学者的观点有助于研究英国( )
    A、社会转型的根源 B、能源变革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爆发 D、环保意识的增强
  • 9. 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直接因素(   )

    时间

    1770年

    ……

    1821 年

    农业

    40%

    ……

    16.1%

    工业

    24%

    ……

    31%

    A、三角贸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对殖民地财富的掠夺
  • 10. 如图是创作于1858年的漫画《泰晤士老爹的子女》。该漫画反映了( )

    “泰晤士老爹把他的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介绍给伦敦这座美丽的城市”

    A、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 11. 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1818年——出生于特里尔
    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4年——建立第一国际
    1883年——逝世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 12.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13. 某著作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论断( )
    A、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B、阐述大工业发展的必要性 C、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宣传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 14. “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们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最早将书中理论付诸实践的事件是( )
    A、美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成立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 15.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其中“我们自己”是指(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 16. 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所说的这本书(    )

    ①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②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

    ③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④奠定了欧洲民主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17.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 18.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见,马克思主义( )
    A、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践结合 B、认为社会发展具有渐进性 C、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综合题

  • 19. 人口·劳力·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的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在游历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后,1542年写作了《西印度毁灭述略》(1552年出版)。他写道:“他们(西班牙殖民者)对这些印第安人所施的‘恩惠’就是把男人送到矿上去采金,这是一种不堪忍受的繁重劳动;把妇女赶到农场去种地,这种劳动即使对男人来说,也是极为繁重的。……在矿山上,男人们死于劳累和饥饿;在农场里,妇女也因相同的原因而丧命。”

    材料二:据记载,墨西哥和中美洲在1607—1694年曾流行过斑疹伤寒、瘟疫和天花,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这些疫病是由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的。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1642—1742年不断受到时疫的袭击。众多疾病中成为地方病的当首推黄热病。黄热病随运奴船来到美洲,美洲沿海低地为携带黄热病的蚊虫的繁殖提供了类似其非洲老家的条件。

    ——摘编自[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二卷

    材料三:1819年英国议会通过《棉纺工厂法案》,规定工厂不得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9—16岁的儿童每天工作不能超过12小时;每名儿童必须有医生提供的适宜工作的证明才能被雇佣;任命4名专职的工厂监督。这是第一部真正有效的工厂法,政府进行监察,提高了执法力度,收到了保护工人的效果。1834年议会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不给予有劳动能力的人救济,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去工厂做工;济贫院的生活条件要低于最低收入的劳动者,防止懒人进入济贫行列;在伦敦建立济贫法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的济贫标准。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1)、提取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印第安人数量变化原因解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关于劳动力使用有哪些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项立法的历史背景。
  • 20. 地标是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作为法国地标性博物馆建筑,卢浮宫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下表是卢浮宫馆藏文物名录(部分)

    名称

    年代

    作者

    《蒙娜丽莎》

    1503-1506年

    达·芬奇

    《花园中的圣母》

    1507-1508年

    拉斐尔

    《垂死的奴隶》

    1513-1515 年

    米开朗琪罗

    材料二:美英法三国著名地标(部分)

    图1 自由女神像,左手持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 年7月4日”。

    图2 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图3 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 建造。

    图4 林肯纪念堂, 其中的雕像上铭刻 “林肯将永垂不朽, 永存人民心里” 。

    【解读示例】图1是自由女神像,纪念美国的独立。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材料三: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摘编自《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声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藏品的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二,仿照图1的解读示例,从图2、图3、图4中任选一幅,完成对该图片的解读。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水晶宫”建成的时代背景,并归纳材料所列展品体现了什么时代特征。
  • 21. 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也遇到一些困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

    国家比例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31.8

    23

    13.2

    10

    1913

    14

    38

    16

    6

    材料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受益者,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面对“逆全球化”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会矢志不渝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刘玉峰《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如何再出发》

    (1)、材料一中,“美洲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主要方式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 22. 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是思想观念更新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民主思想源远流长。古希腊城邦时期就有关于民主的论述与争论。14-16世纪的欧洲又是“人”被发现的时代。自17世纪开始,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西方氏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材料二:

    先进思想

    深远影响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雅典的民主政治

    人文主义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理性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谁执政时期?14—16世纪“人”是在哪场运动中被发现的?17世纪开始民主思想成为历史潮流得益于哪一运动的兴起?这种民主思想的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一,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并形成结论。(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