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综合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23小题,共46分)

  • 1. 杜佑在《通典·历代盛衰户口》中说:”(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开凿大运河)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土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大运河开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 2. 唐代扬州商贾云集,贸易兴盛,江淮盐、茶、稻米、木材、药材及其他货物,先汇集至此,再转往关中和北方各地。这主要得益于( )
    A、政治地位重要 B、城市经济繁荣 C、大运河的开通 D、当地物产丰富
  • 3.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时间

    公元626年

    公元630年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事件

    即皇帝位

    征突欧,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D、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 4. 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侧面反映出唐朝( )
    A、经济繁荣、注重文教 B、政局稳定、私学盛行 C、商业繁荣、文化发达 D、政治清明、民族交融
  • 5. 《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 ,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
    A、在隋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革了耕作方式
  • 6. 《太平广记》中提到,商人窦义在长安西市中”造(邸)店二十余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另外,长安西市还有”波斯邸店”。《长安志》中提到,”(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约合七万家商铺)”。由此可见( )
    A、长安是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B、唐朝始终厉行市坊分开制度 C、西市货物比东市有竞争力 D、唐朝出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 7.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中写道:”(公元762年)回纥入东京(洛阳),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文中记录了外国雇佣军追随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在击退安史叛军,收复洛阳之后的暴行。由此可见,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 )
    A、利用藩镇平定藩镇导致军纪崩坏 B、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遇重创 C、沦陷区的民众支持叛贼对抗官军 D、外国雇佣军协助平叛顺手劫掠
  • 8. 五代时沿用《唐律》,把”谋大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和”谋叛”(策划背叛朝廷的行为)定为不赦之罪。属于当时“谋大逆”“谋叛”行为的是:( )
    A、玄奘私出边关西行 B、赵匡胤黄袍加身 C、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D、岳飞创建岳家军
  • 9.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制约地方长官 C、控制财政大权 D、监视文武百官
  • 10. 下图是宋与西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赵构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 11. ”金人所处之天然环境,又远不如宋,时时有进攻宋之疆土,取得优良的生活环境之企图……次宗生长于深宫之中,更事甚少,宰执者朝曰主和夕日主战,各陈其是非利害,使听者耳萤心惑。”材料反映了( )
    A、北宋灭亡的背景 B、宋金和议的影响 C、女真崛起的原因 D、南宋偏安的表现
  • 12.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乡村出现了草市 B、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已南移 D、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 13. 忽必烈继承汗位后,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他严厉禁止屠城,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此举措有利于( )
    A、促进边疆开发 B、统一蒙古各族 C、减轻人民负担 D、延续中华文明
  • 14. 根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 15. 下图为中国古代史时间轴(部分),其中阶段④的特征是 (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6. 根据史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间,明太祖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份,合计3291桩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枢机构效率低下 B、明太祖勤于政事 C、六部职权划分过细 D、丞相制度的废
  • 17.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
  • 18.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 )
    A、反抗君主专制的斗争 B、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抗击荷兰统治的战争 D、反暴政的农民战争
  • 19.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 )
    A、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B、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C、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D、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 20. 根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人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 21.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內善后章程》29条,将西藏地方的行政、人事、司法、财税、外交、军事等权力赋予驻藏大臣,并确立了选择大活佛转世灵童的”金奔巴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 )
    A、激化了清政府与蒙藏贵族的矛盾 B、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C、标志着中央政府首次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 D、形成了宣政院和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的局面
  • 2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转向封闭落后。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缺乏海权意识 B、统治者担心沿海人民反抗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D、腐朽的封建专制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 23. 下表为部分明代通俗小说作品情况表。表中所列居住地均属明代主要运河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 )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隋史遗文》

    《新列国志》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袁于令

    冯梦龙

    居住地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江苏淮安

    江苏苏州

    江苏苏州

    A、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 B、小说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崛起 C、历史传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D、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 24. 为治乱兴衰,中国古代的许多王朝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曾做过相应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

    ——付永聚等《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材料二: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汉武帝朝的一项创举是建立刺史制度。”刺史”,顾名思义,其执掌的是刺探、察看有没有被掩盖的不法行为。刺史带有皇帝特使的性质,主要对皇帝负责。《汉官仪》记载了刺史工作的指导原则一十六条问事,由刺史来纠举的不法之事。刺史实际上发挥了监督和打压地方王侯势力的作用。

    ——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卷四》

    材料四: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最终的决定权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治理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制度的目的。分析这一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四,分别指出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行政区划犬牙交错”的做法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并论述问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工具分别发明于哪个朝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在哪一时期明显落后于西方?
    (2)、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或者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