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综合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23小题,共46分)

  • 1. 在北京人被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类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内容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对北京人的研究有利于( )
    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 C、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 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 2.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评价)

    A

    北京人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

    B

    河姆渡人

    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C

    半坡人

    居住的房屋类型有干栏式和半地穴式

    D

    黄帝

    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交换物品

    A、A B、B C、C D、D
  • 3. 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南双槐树遗址中出土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如图),其形状符合家蚕的生物特点。以上考古发现与”嫘祖养蚕缫丝”的远古传说可以相互映证的是( )

    A、远古传说中的嫘祖确有其人 B、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开始 C、中国是纺织业的唯一发源地 D、农耕时代社会分工的精细
  • 4.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5. 西周初年分封时,周公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太公说:”举贤而上功。”而当姜太公问何以治鲁时,周公说:”尊尊而亲亲。”治理齐、鲁两国理念的不同说明( )
    A、分封制开始走向衰落 B、齐鲁两国矛盾尖锐 C、社会环境存在差异性 D、周王室的权威下降
  • 6.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纷纷开展变法改革 B、都江堰工程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7. 《尚书·禹贡》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有”问鼎中原”和”逐鹿中原”的说法。这表明( )
    A、政治角逐,主场中原 B、中原文化,独领风骚 C、魅力华夏,根在中原 D、人杰地灵,尽看河南
  • 8.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 9. 《过秦论》记载:”(秦孝公)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材料中”务耕织”者能得到的奖励是( )
    A、分封诸侯 B、免除徭役 C、授予官职 D、赏赐土地
  • 10.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
    A、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抨击 B、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理想诉求 C、指出分配不公是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 D、要求统治者推行西周的政治制度
  • 11. 《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出土文献更可信 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秦始皇刚愎自用
  • 12.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有所保留的,在现实政治中,他相当依赖法家;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由此可知( )
    A、汉武帝在实际上是完全以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B、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治国方略并没有发生改变 C、汉武帝是借助儒家的仁政学说来掩盖其依法治国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为政治大一统寻找意识形态支撑
  • 13. 汉武帝曾规定商人不能占田宅、不能为官,又在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 )
    A、旨在打击商业的发展 B、延续了休养生息政策 C、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D、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 14.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地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张骞凿空”之前东西方并无交流通道 B、丝绸是当时中国出口西方的唯一商品 C、先秦时期有组织有计划的丝绸贸易已广泛开展 D、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有史可依,有据可查
  • 15.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材料表明”古丝绸之路”(   )
    A、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西域地区管理 C、推动了秦汉大一统局面出现 D、恢复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经济
  • 16. 从下面三幅图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 )

    A、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 17. 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所谓”坐”,其实犹如今日的”跪”。东汉时,胡床自西北传人中原,坐胡床形成的”垂足而坐”姿势,显然更舒服,依据胡床的形制,人们还创制出椅子、方凳等新式坐具和桌子。这段话强调了( )
    A、区域贸易的频繁 B、游牧文明的落后 C、中原文化的先进 D、民族交融的深入
  • 18.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置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 19.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县这--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玢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 20. 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21.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的变化。表中信息说明(  )

    对比

    改革前北魏墓

    改革后北魏墓

    殉葬牲畜

    牛、羊、马的头骨、肢骨

    猪、狗、鸡、羊等家畜的陶器模型

    墓葬形制

    鲜卑族:梯形竖穴土坑墓

    仿东汉:弧边方形砖室墓

    壁画装饰

    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

    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

    A、北方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北方经济迅速发展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22. 东汉末年,民众对精神寄托的渴求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为宗教的兴起和传入提供了条件。如图建筑分别与东汉时期兴起和传人的什么宗教有关( )

    A、拜上帝教、喇嘛教 B、基督教、天主教 C、伊斯兰教、东正教 D、道教佛教
  • 23.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 )
    A、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C、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D、遵循自然的规律和因地制宜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 2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曾有文化学者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中国之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漫长的砥砺和坚定的底气。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张时空、张雪《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什么朝代?秦朝规定什么字体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图1、图2、图3反映了我国汉字演变过程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场”跨世纪大辩论”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根据材料四,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请分析五千年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 25. 战争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根据以下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并论述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③④战争(事件)的名称。
    (2)、根据图示内容,围绕”战争”主题论述问题。要求:①从图示内容中提炼信息,自拟一个论题。②论文内容需包含图示中提到的六个战争及其影响,并从中归纳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看法。③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论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