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鲫鱼、鳙鱼 C、鲢鱼、鲫鱼、鲤鱼、青鱼 D、青鱼、草鱼、鲤鱼、鲢鱼2. 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A、鳙鱼、带鱼、海豚、鲸均属于鱼 B、乌龟、避役、蜗牛均属于爬行动物
C、蟾蜍、娃娃鱼、蝾螈均属于两栖动物 D、燕子、孔雀、蝙蝠均属于鸟3.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4. 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你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有刺细胞 D、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5. 刺细胞是水螅防御和攻击的利器,多数位于( )A、口的周围 B、触手处 C、触角处 D、全身均匀分布6. 学校种植园中有一种细长的圆筒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A、身体是否分节 B、是否有肛门 C、体内是否有脊柱 D、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7. 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A、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B、水螅——辐射对称,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C、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仅靠肌肉运动 D、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8. 蚯蚓的下列身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身体前端有环带——灵敏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B、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C、身体腹面有许多刚毛——配合体壁发达的肌肉使身体蠕动
D、体壁分泌黏液,且密布毛细血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9. 绿叶海蛞蝓(kuòyú)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它与缢蛏属于同一门生物,海蛞蝓属于(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软体动物10. 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动物与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蛔虫——有口无肛门 B、河蚌——柔软身体,表面有外骨骼 C、蚯蚓——身体分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涡虫——有口无肛门11. 近日,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如图为天宝岩肿腿迷甲,如图推测天宝岩肿腿迷甲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A、节肢动物
B、鱼类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12. 下列有关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C、鱼体表常常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D、鱼生活在水中,主要是通过鱼鳍的摆动产生动力游泳13. 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蛙,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是( )A、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B、饥饿 C、受到惊吓 D、水质有问题14. 青蛙和鳄鱼都生活在水环境中,但鳄鱼更能适应陆地环境,对应的生理特征是( )A、体温恒定,分布范围更广 B、牙齿分化,摄取食物的能力提高 C、皮肤辅助呼吸,气体交换速率提升 D、陆地产卵,生殖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15. 鱿鱼、鳝鱼、娃娃鱼、甲鱼分别属于( )A、软体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鱼类 C、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16. 思茅半叶趾虎是新发现的物种,栖息于墙缝、岩缝,四肢细弱,体表覆盖小粒鳞或瓦状鳞,趾间无蹼,产卵。该动物属于(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C、鸟类 D、哺乳动物17. 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蟾蜍 B、大鲵 C、海龟 D、蝾螈18. 白鹤是一种罕见的候鸟,它的全身几乎都是为飞行而设计。下列与白鹤适于飞行无关的是( )A、前肢变成翼 B、骨骼轻、薄 C、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D、胸肌发达19. 进行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 )
①蚯蚓-湿润体壁
②蝗虫-气管
③青蛙-鳃和皮肤
④家鸽-肺和气囊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0. 禅城绿岛湖碧波荡漾,白鹭翩飞,如诗的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参观。下列关于白鹭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前肢特化成翼,身体流线型,善于飞行 B、消化能力强,直肠短,随时排出废物,有利减轻体重 C、除了肺,还有气囊进行气体交换,输送氧气功能加强 D、血液循环速度快,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21. 深圳湾公园可以观察到白鹭,白鹭独特的喙非常适合捕食浅水中的鱼类和甲壳类。下列图片中,白鹭是( )A、 B、 C、 D、22. 下列有关各种鸟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野鸭的喙扁而阔,适于取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B、丹顶鹤的喙长而直,适于取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C、金雕的喙强大,末端有弯钩,适于捕食大中型动物 D、啄木鸟的喙强直而尖锐,适于啄食树木中的昆虫23. 如图四种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是恒温动物
B、乙的外骨骼可以随身体发育而长大
C、甲、丁既能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都属于两栖动物
D、乙是无脊椎动物,甲、丙、丁是脊椎动物24. 请根据如图推测,哪种足与野鸭在水中游泳相适应( )A、 B、 C、 D、25. 如图是兔的牙齿剖面示意图,其中②的作用是( )
A、切断植物 B、磨碎食物 C、撕裂食物 D、吞咽食物26. 如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27. 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大多数动物都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两栖类的呼吸器官不包括( )A、肺 B、鳃 C、气门 D、皮肤28. 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A、[蛛]丝[马]迹 B、指[鹿]为[马] C、[虎]头[蛇]尾 D、[鹬][蚌]相争29.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30. 观察如图,符合特征的动物是( )A、①河蚌、②带鱼 B、①蜗牛、②家鸽 C、①縊蛏、②鲸 D、①鲫鱼、②蚯蚓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31. 动物的比较动物的种类如此之多,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征?观察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比较它们的特征,回答相关问题。(1)、蚯蚓与蛔虫的主要区别是蚯蚓的身体有环形。(2)、螃蟹和蝗虫都属于最大的动物类群——节肢动物,它们的身体外都有坚硬的。(3)、家兔的体表被毛,生殖方式为胎生、。(4)、鲤鱼的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蜥蜴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32.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动物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虫鱼鸟兽都是动物,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若根据体温是否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恒温动物,一类是变温动物,其中,青蛙是动物,兔是动物。(2)、鱼生活在水中,体表有覆盖,用呼吸。(3)、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 , 皮肤里密布着 , 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且辅助呼吸。(4)、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 , 用气囊辅助肺呼吸。(5)、兔和蜥蜴都是用呼吸,蜥蜴的皮肤(填“干燥”或”湿润”),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33. 自然界中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往往是相适应的,下面是几种常见动物的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没有专门的运动系统,其依靠肌肉收缩和的配合完成运动。(2)、鱼的身体呈(填形态),其适应于水中生活运动结构的是 , 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是由许多鳃丝构成,内含丰富的。(3)、观察第三张图片,鸟的呼吸器官是[3]。标号[2]是 , 其功能是 , 以适应空中的飞翔生活。(4)、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④]。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③] , 产生飞行的动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34.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和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均升高10℃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一组更科学,更严谨?试说明理由: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水中的气体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鱼鳃内部血管气体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