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 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

    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 文字的产生除了社会需要,还有赖于人类智能的提升。人们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具备 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具备利用载体和工具的能力,具备将实物转化为符号的能力,具备 使用符号表达意指的能力,才有可能创造文字。所以文字的产生,既让人类找到了表现自 我的最佳方式,也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古文字的起源标志着中华文明的 成熟。

    古文字的构造传承先民智慧和时代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无论是根据客观事物形象描 摹出原生形体,还是根据已有形体所负载的语言音义孳生新的形体,都固化了先祖对客观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过对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理据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古人创制汉字 的过程及其蕴涵的思想智慧和时代文化。在古文字的构造中,先民的象征意识、数量意识、 方位意识、类别意识等时有体现,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古代社会的物件器具、 礼俗制度、自然环境等也时有显露,学习和分析古文字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传承古代文化。

    古文字的使用传承文献典籍和民族精神。古文字形成系统后,可以用来记录语言,产 生各种文献。 已经发现的古文字有殷墟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简牍等。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再现古代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奠定了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 则,奠定了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并将文献内容通过经典传承、字典规范等培育出民族精 神,影响着国家行政和社会治理。先秦古文字文献,经秦汉魏晋至唐宋明清,由汉代《七 略》到清代《四库全书》,形成浩瀚的中华古籍文献宝库,历代传承。经典文献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而古文字材料是经典文献的根脉,文献的正本清源离不开古文 字。

    古文字的演变顺应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古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古 文字的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书写工具和载体又比较原始,所以书写难度大。随着社会发展 和文字使用的广泛频繁,字符的原始理据逐渐淡化或被改造,形体逐渐由线条和实块演变 为笔画,总体上更便于书写。在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超越实用记录功能,追求 装饰性美感和艺术性享受,产生了美术字体和书法艺术。秦代“书同文 ”不仅类化了汉字 的书写体式,更规范了字词的用法,减少了文献歧义的产生,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文化推广,从而提升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是因为古文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古 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意在通过对古文字的全面研究,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 展。如何将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发挥古文字传承古文明的实际效能,是古文字工 程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接触古文字,了解古文字,应用古文字,传承古文字。

    (摘编自李运富《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材料二: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 理的需求,是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 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因为文字与文献的出现,获得了突破时空局限而有效进行的可能。 世界上现存于世的古文字中,只有中国古文字资料最为丰富和系统,而且也唯有中国的这 一古典文字系统当今依然在传承使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古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古文字 传承和传播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依托数字化技术可改变古文字资料的储藏方式,为古文字传承、传播开辟便捷通道。 中国古文字资料的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和简帛等,数字化技术可使这些古文字文物以多 维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媒介将珍贵的文字资料与研究者、公众分享,为古 文字研究、传承和传播提供便利的条件,也能妥善解决文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古文 字的数字化还可促进各类古文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古文字研究获取资料提供极大便利。 数据库可以从根本上突破长期以来制约古文字学发展的资料瓶颈。古文字资料获取的便捷,必将极大地提高古文字研究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古文字数字化在相当程度上可改变古文 字知识的生产方式,为全面提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古文字学作 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需要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知识积累。 通过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检索各类专题文字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服务,节省资料收 集整理的大量人力。可以预言,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改变古文字研究的传统模 式,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古文字研究新方法和新范式。

    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

    各类传播平台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得古 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年 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远意义。

    (摘编自黄德宽《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古汉字有两种构造:描摹原生形体、根据已有形体的语言意义孳生新形体。 B、汉字的基本体系和使用规则以及各类文体和文学形式,都是由古文字奠定的。 C、汉字书法艺术是人们在书写演变过程中超越实用功能追求装饰性和艺术性而诞生的。 D、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汉字历经数千载依然传承使用,其它古文字和古文献已经消失。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 3000 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 1000 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 B、“全球汉籍合璧工程 ” 自实施以来,致力于海外古籍调查整理项目,实现海外古籍的数 字化回归,推动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互鉴。 C、《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为殷墟保护提供支撑,建立起公安、 内保、 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打造“大保护 ”格局。 D、清华大学陈楠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字绘 ”的研究与创作,甲骨文表情 包的推广,使甲骨文研究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4)、古文字学因其研究资料获取困难、知识创新缓慢,而逐渐成为一门“冷门绝学 ”,在 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一,分析“ 国 ”字的构成及演变体现了怎样的智慧之光?

    “ 国 ”字最初使“戈 ”下有一个“ 口 ”,“戈 ”寓意武力、军队。“ 口 ”指人口、百 姓。后在“ 口 ”下加“一 ”,表示土地;再后用一个大“ 口 ”围住。表示四方疆域;最后 简化为“ 国 ”字。基本演变如下图:

    汉字:【国】字演变 字源演变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夫妻粉

    庞泽云

    雨镇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夫妻粉 ”。这粉摊经过几代的单传,传到了鲍大勺手里,那手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摊上只有两张案桌,是用四条长板凳支起的。案桌周围参差不齐地摆着几把竹椅、几 个方凳和几个石礅。旁边,是一张放调料、碗具、家什的条桌和一个泥炉。泥炉上架着一 只深底铁锅,锅上没有盖儿,却横着一个钻着密密麻麻小眼的桃木压漏。因为夫妻粉的传 统忌用现成干粉条,说是“干粉不鲜 ”;都是把粉面和好了,放入压漏里挤压,直接从眼 儿里落水下锅的。这样,煮出来的粉晶莹透亮,有鲜气。

    这粉摊虽说简陋,却天天都挤满了食客,人们宁肯站着吃,从街沿这边站到街沿那边,也要来光顾。人多逼得手脚忙,两口子半天下来,裤裆里都是汗。

    是的,这粉摊有些与众不同:只卖半天。倒不是怕忙,而是要用半天去预备调料。饭 靠火候,酒靠窖,百样佳肴靠调料嘛!这粉,绝就绝在调料上。

    咋绝?酱油醋,葱姜蒜,味精白糖辣子面。这些普通的玩意儿它都下,自不必说。可 有两样东西,却是外界人不大晓得的,那就是娃娃椒和雅鱼汤。

    娃娃椒是离雨镇十五里地青溪山上的特产。一般的椒,一粒就是一粒,可娃娃椒大粒 上还背着个小粒,肉头厚,润色好,油气重,不但麻味浓,还有一股醉鼻舒肺的特殊香气。 这娃娃椒在青溪山上只有几十棵树,夹杂在遍坡遍岭的普通野椒之中;而且,还专爱往那 悬崖峭壁上长。

    雅鱼则是雨镇边羌江里的独产珍品。肉细嫩,且无刺,熬出汤来,又白又酽又鲜。可 是,这鱼专生于江边激流拍岸处的石穴、石腔,要得此物还有几分危险。历来夫妻粉的摊 主儿都有“上青溪,悬采娃娃椒;下羌江,险捉雅御鱼 ”的本事。不然,就当不了摊主。

    然而,也曾有人把以上调料样样数数弄了个齐,但做出粉来,却仍然比不上“夫妻粉 ”。 他们不晓得,这料的齐全,还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那怎样配料的另一半呢?

    配调料也像和墙泥、抓中药一样,得严格地讲究比例,这就全靠人的摸索了。

    如今的鲍大勺,是朗个在配调料?那是金口玉牙也问不出来的。人们只是传说着,说 他都是五更半夜起来配,把窗户掩了,把门闩子上了,还要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 不许看。

    在鲍大勺这辈夫妻粉摊的食客中,有一个是最为精细的了,那就是糖酒公司退休的袁 老头儿。这老头原是公司的品酒员,那味觉器官灵得令人吃惊。用这张嘴来吃粉,那体验 当然就比别人更为深、细,评价得也就更为中肯。这几年老头儿退休在家,嘴闲得慌,没那么多酒品了,就一头扎进了雨镇的小吃摊儿,这夫妻粉摊当然是常来的。

    “喂,鲍老板,”有一回,袁老头儿吃完粉,一边捏着根火柴剔牙,一边就对夫妻粉 评起来,“这粉,入口酸辣,入喉麻辣,回味香辣,酸中有甜,甜中有咸,香中透鲜。安 逸得很哟!我的舌头都差点吞下去了。 ”

    鲍大勺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自然惬意。一乐之下,便把自己那张竹马架搬了出来,给袁老头儿做了一个专座,只有他来才打开。

    随着生意兴隆,票子大把进,婆娘便来话了: “ 我说,把这套破家什换了吧。马要鞍 装,人要衣裳,这粉摊也该伸抖伸抖了。 ”

    “你晓得个球!肥狗有肉在毛里边,乌龟有肉在壳壳头。桌椅吱嘎,篷子补巴,这是 祖训。 ”

    “ 既不肯换摊子,那就多卖半天嘛,”婆娘忍不住又说,“ 大家都在向钱看,咱不当 出头鸟,也别做排尾雁呀。 ”

    “ 多卖半天? ”鲍大勺觉得婆娘说话太可笑,“那找哪个去给我下江捉雅鱼?第二天 还卖不卖了? 

    “ 我说你就是个铁脑壳,三根砧子打弯了都打不透。离了红萝卜就不成席啦?没有雅 鱼汤,就用草鱼汤顶嘛。 ”

    鲍大勺眼睛一鼓,想发火,但和婆娘的眼光一碰,又马上收住了。他看到婆娘的眼睛 有些发红。于是,便赔了个笑脸,口气软软的:

    “嘿嘿!这鱼汤怎么能换呢?祖上没这个规矩,再说,让人吃出来,不就丢人现眼了 嘛。 ”

    “你呀,就是…… ”就是什么,婆娘一时找不到合口的词儿,就跳过去说,“那些吃 粉的,哪个不是窸窸乎乎,几个三下就搅完了?还像戏台子上吃饭呀,慢下慢下地品?孙 二娘开黑店,用人肉包包子,不是看到几根什么毛,武松还吃不出来呢! ℽ

    “不会品?袁老头儿会不会品? 

    “ 雨镇上有几个袁老头儿?他不来,又咋样? 

    是的,就是袁老头儿不来,也不会影响夫妻粉生意的。夫妻粉名声在外,就是换了鱼 汤,一般人马上也不会就吃得出来。特别是那一群一群来雨镇旅游、公干的人,他们晓得 个啥?可是,鲍大勺还是不愿这么做。

    婆娘拗不过他,最终只好骂一句了事: “你狗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清,早晚有你着辣 的时候! 

    婆娘的话真还说准了。不到两月,鲍大勺碰到了难事: 由于农村的承包越来越彻底,青溪山的林坡划给了十户农民。要吃娃娃椒,只剩一条路:买。可是,现时的物价,又兴 自调了。物以稀为贵,物以需为贵。娃娃椒对于鲍大勺来说,既需又稀,因此,人家就拿 竹杠敲他了。要三十块钱一斤。天哪!比以前整整多了五倍。

    这事使鲍大勺很伤心。那十户农民,可以说每回到雨镇赶场,都要吃他的粉,吃过又 都不止一次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如何如何的好,还说鲍家两口子的品性也好,没有因 为有块金招牌,就黑起心肠要高价。可是,这些人的脸,朗个一下子都变了呢?手头有点 娃娃椒,熟人熟事的,就能厚起脸皮说出那么高的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从粉摊写起,设施简陋,生意红火,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桃木压漏 ”的描 写巧妙点染出老店的特色。 B、鲍大勺配调料时,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这照应了前文的“几代单传 ”,也增添了夫妻粉的传奇色彩。 C、袁老头儿是粉摊的常客,也是小镇的美味鉴赏家,他对夫妻粉的盛赞维护了粉摊的招 牌,却引发了夫妻两人的争执。 D、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放开物价后,卖娃娃椒的农民跟着涨了价,小说结尾反映了鲍 大勺面对社会变革猝不及防的心理。
    (2)、文中插入对娃娃椒和雅鱼的叙写,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叙述了娃娃椒和雅鱼的特点,侧面衬托出鲍大勺谋生的艰辛、开店的诚信。 B、娃娃椒只生长在青溪山上,为后文青溪山林划给农民后,鲍大勺只能高价购买做铺垫。 C、既要到山崖上采椒,又要到江水里捉鱼,采配费时费力,交代了粉摊只卖半天的原因。 D、椒专爱往悬崖峭壁上长,鱼专生于激流石穴中,两者象征了当地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3)、本文中夫妻俩的对话,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如果作者续写,鲍大勺最终是否会依从婆娘的话,改变夫妻粉的调料?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和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 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 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 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 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 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 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节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 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 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 ”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 ”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 ”,低一等的是“公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 ”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 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意 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5)、庄子不愿出仕为官的原因是什么?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岸 贫①

    梅尧臣

    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② ,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③。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当时北宋边患严峻,朝廷每年供给大量岁币,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大批农民破败流徙。②槎沫:水上漂浮的零枝断梗。③犊鼻裈:短裤,或称围 裙,因形如犊鼻,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岸边贫苦人家失去了土地,无法耕种与收获,也没有办法饲养鸡豚。 B、他们用晒干的断梗枯枝烧蚌蛤吃,用“野芦 ”“青蔓 ”搭建居住的地方。 C、小孩子们把荷叶穿在身上充当短裤,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 D、全诗只描绘场景,客观直白,未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一诗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其中描绘花之美 景的诗句为“ , ”。
    (2)、《 无 衣 》 中 ,描 写 将 士 们 修 理 铠 甲 兵 器 ,共 同 赶 赴 战 场 的 句 子 是 “  , ”。
    (3)、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勇担强国梦的重大责任,

    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上半臂,就是唐代的“弄潮儿 ”。半臂又称半袖,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从魏晋的 上襦发展而来。它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可套在裙子外面或搭配穿在衣服里面。当初唐女子参加蹴鞠、马球等运动时, 。它还从宫廷传入民间,成为常服的一种, 。

    这件半臂,充满了中西合“臂 ”的元素,所用的织物,黄色的一半是中国的蜀锦,红 色的一半是西方的粟特锦。另外,它的花纹也是“ 中西合璧 ”,唐太宗时期,窦师伦(陵 阳公),在传统蜀锦制造工艺的基础上,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纹饰特点,穿插组合祥禽 瑞兽、宝相花鸟,创制了一批蜀锦纹样,即“陵阳公样 ”。“陵阳公样 ”常见对雉、斗羊、 翔凤、游麟等图样。红地团花对鸟纹锦,为典型的“陵阳公样 ”。拥有“陵阳公样 ”的蜀 锦,在唐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身着一件这样的锦衣出游,就是姐妹间妥妥的位    

    (1)、下列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组是( )
    A、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 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 ”取代 B、半臂这种方便的服饰成为首选 直到唐晚期其他“时装 ”才逐渐取代半臂 C、首选这种半臂作为方便的服饰 直到唐晚期其他“时装 ”才逐渐取代半臂 D、首选这种半臂作为方便的服饰 直到唐晚期才逐渐被其他“时装 ”取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或 ”字连用,有什么效果?
    (3)、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 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全球湿地展望》报告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 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 47.4 万亿美元,可见,①    

    然而, ②    。该报告警告,自 1970 年起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 35% , 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 3 倍,超过四分之一的湿地物种遭到了灭绝威胁。人类活动,尤其是 农业开发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超过半数的国际重要湿地遭农业用地破坏。此外,③  , 极地湿地和山区湿地尤其处于危险之中,而海洋升温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海岸侵蚀和珊瑚白化严重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生计和 海岸保护等服务。

    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亟需强化跨农业、城市发展与湿地管理部门的融合与协 调。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拟南芥,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 ”,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 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B、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写了《沁园春·长沙》,抒发昂扬向上的 青春激情。 C、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 “北京话 ”。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 就够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四、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力行”出自《书·泰誓中》,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中庸》还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等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给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