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hānɡ) 责( jié ) 要( sài) 摧枯拉朽 B、发( bān )  裁( zhònɡ)  过( luè)  沉鳞竞跃 C、息( bǐnɡ) 空( línɡ) 然( qiǎo ) 鸢飞戾天 D、蓝( zhàn) 刻( juān) 默( qiè) 眼花缭乱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电影《万里归途》以抑扬顿挫的画面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B、在全校征文比赛中,我班的作品都不怎么样,只有小明的这篇还差强人意 C、爷爷勤劳一生,七十多岁了仍然不辍劳作 , 干起活来效率不亚于年轻人。 D、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壁垒,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这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B、《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两千两百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作。 C、通过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的大比拼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百年大党建设的辉煌历程。 D、有不少学者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B、这些文学作品把叙事、描写、打情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C、明天参观中都民俗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 D、玛明说: “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天吗?”
  •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都属于比喻。 B、古代诗词里面有很多词语具有特定含义,如“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征蓬”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C、《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该是对仗句。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余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溪.上。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出潭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节选自明代李元阳《游青碧溪记》)

    [注]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靡:冲荡。④轂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及辨析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原文例句

    释义

    释义方法

    A

    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语法推测]“乘”和“奔”构成动宾短语,“乘” 是动词,“奔”应为名词

    B

    素湍绿潭

    素:白色

    [结构对称]“湍” 和“潭”都和水有关,“素” 和“绿”都和颜色有关。

    C

    晴初霜旦

    旦:早晨

    [字形推测]字形像太阳从地面上升起,意为“太阳初升”。

    D

    深穷其源

    穷:困难

    [课内迁移]与“蝉则千转不穷”中的“穷”意思相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时     观玩久 B、缘溪出      出溪虽涉人事,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C、晴初霜旦     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溪上 D、出潭行       巴三峡巫峡长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用夸张的手法写水,也都运用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突出了潭水的清澈、碧绿,甲文用树影烘托,乙文用小石烘托。 B、乙文中的“正德庚辰”“嘉靖辛丑”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都采用了年号和干支纪年法。 C、甲文语言清新俊逸,多用四字整句,间用散句,错落有致;乙文散句中兼用四字短句,不事雕琢,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D、乙文“穀纹璧影,印心染神”和《与朱元思书》中的“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

  • 7.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横”字,《使至塞上》 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不同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8.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2)、日暮乡关何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 壮心不已。印风 城(曹操《龟虽寿》)
    (4)、树树皆秋色,
    (5)、《渡荆门送别》 描写渡过荆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共7分)

  • 9. 为了践行二十大精神,同学们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聆听“号角”声声]《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人物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如右图),这是斯诺亲自拍摄的一张照片,这幅照片传达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2)、[点赞“红星”人物]小宇朗读了自己摘录的一位“红星”,请猜想这位“红星”人物的姓名,并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其形象特征。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是,像他同辈的许多其他人一样,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

    “红星”人物:

    人物品评:

    (3)、[传承精神光芒]作者斯诺说:“这本书值得推荐给一切中国读者。”请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当代青少年应该继承红军队伍的哪些精神?

    ①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②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多方救援力量迅速响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了人民,为了生命,他们无所畏惧,全力以赴。因连续下雨河流上涨桥梁垮塌,森林消防员自制担架脚踩木桥抬伤员过河,特警用身体和绳索搭建“生命桥”,救出被困群众。节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②北京时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③9月1日下午,航天员关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准备工作。18时26分,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19时09分,陈冬、刘洋成功出舱,蔡旭哲则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④持续6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天地间周密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 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⑤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 通过的舱门是位于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的出舱口,舱门口径为85厘米,此次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舱门口径达到1米,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服的情况下,能够更加从容地携带设备“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⑥看似简单的尺寸增大,其实是一项“刚”与“柔”的平衡。在保持航天员操作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口径1米的舱门实现密封,研制难度不言而喻。负责抓总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结构与机构团队,为此进行了创新。从技术上看,1米舱门属于复杂的航天器机构,涵盖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方方面面。经过舱门设计团队的精妙设计,航天员出舱前,只需使用舱门门体上配套的操作手柄旋转解锁,使用助力机构消除残压,拉动舱门把手即可完成打开舱门的动作。舱门还配套了量身定制的舱门保护罩,全方位保障问天舱门的安全使用。

    ⑦出舱使用的安全绳、照明灯、舱外维修工具等一系列太空装备,也为顺利出舱提供了保障。

    ⑧安全绳是连接出舱航天员与空间站的“生命线”。在执行神舟七号任务时,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当时出舱时使用的安全绳是固定长度,有效长度仅1米多。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航天员要完成空间站设备安装、检修等出舱任务,个出舱范围更大、操作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严格,需要长度更长且可伸缩的安全绳。

    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团队为此进行了新型可伸缩安全系绳机构研发,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大量试验验证,确保10余米长的钢丝绳可在机构的狭小空间里进行上万次、重复性的有序缠绕。

    ⑩在此次出舱过程中,这种安全绳能保证航天员与空间站舱体间保持超过10米的安全连接,又不会对航天服产生勾挂和干涉航天员的运动,还能经受住太空中巨大温差、空间辐照、空间粒子等酷烈环境的考验。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09-03)

    (1)、请为这则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第⑤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你作为校园广播站的小记者,对他们进行新闻采访,开头会怎么说? (要求: 语言得体,说明目的),并根据采访目的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一年。(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三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年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素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乙]①童年记忆里,每年春节临近,父亲都会手写春联。他喝完早茶,一大早就开始裁纸。他动笔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帮忙拉住长长的红色联纸。父亲左手按纸如砥柱,右手握笔似游龙,用行草满洒地写下一张张春联,神色陶然。儿时的我猜想,写字一定是件好玩的事,而后我跟随父亲在门两侧贴上一张张手写成果。儿时盼望的春节里,少不了父亲写春联这件事,也让我对写字萌生了最初的向往。

    ②父亲是个泥水匠。读小学时,家境贫穷 的他没钱买书法工具,就剪猪毛捆作笔,拾水泥袋画格写字。他读到三年级就辍学谋生,在那个动荡艰辛的年代,写毛笔字显得多么奢侈。

    ③我入读小学时,看着在工地劳累一天的父亲,收工回家后,还会在灯下写毛笔字,激起我对书法的好奇。趁着父亲不在家,我偷偷拿起父亲的毛笔涂鸦,父亲知道后,也并无责怪之意。有一-年暑假,父亲搜罗了一堆旧报纸,把我叫到书桌前,说要教我写毛笔。从那一天起,他帮我折纸倒墨,默默站在我身后,看着我一-笔一画地写横竖撇捺。最初没字帖,父亲请村里懂写毛笔字的道长,写几个字让我照临,并带我登门求教。虽然写字有些枯燥,有了父亲的鼓励,竟也写出几分成就感。

    ④记忆中的童年,家境非常贫穷,因为家里有四个小孩要养,全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家用。但只要是我需要的书法用具,父亲都舍得花钱。有一次,他难得搭车去县城一趟,特地买回一沓昂贵的白色宣纸让我创作,这在乡下文具店里是买不到的。那天的我无比兴奋,仿佛是过节一般隆重, 在写字桌上,我摊开洁净如雪的宣纸,在纸上恭敬专注地写下人生第一副对联作品。父案对我在宣纸上呈现的作品很满意,他把这副对联贴在客厅最显眼处,在喝早茶时,跟工友们夸奖我写的字,接下来好几个月,只要我有作品出炉,他都会帮我换上新作。两年后,父亲除了让我写家里的春联,还让我写亲戚家的春联。他会把报纸。上看到的书法作品拿给我看,还会跟我讲古代文人的故事。最初接触书法那些年,我的农服尽沾墨水,我拿笔肆意在房间墙上涂画,父亲从未批评过我。

    ⑤随着我的报纸写了一沓又一沓,父亲默默陪伴我的无数个夜晚,我在书法上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从三年级开始,因为我会写毛笔字,年年被选为负责出黑板报的宣传委员。读初一时,我的毛笔作品被贴在学校书画展示栏上,(2)在下课的操场上,我远看父亲点了一根烟久久站在展示栏前看我的字,那是他写给我临的,内容是《寻隐者不遇》。我依稀记得那一天父亲得知我获得全县中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三等奖,那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心的一天,就着桌上的花生和咸鱼干,他欢喜地多喝了几杯地瓜酒....

    ⑥我十五岁那年,父亲因病过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的爱与鼓励的力量,陪伴我热爱书法至今,从未消失。时至今日,我最享受的时刻,依然是在深夜一个人的书房听笔毫“沙沙沙”地摩擦纸张,在纸上自信地走出一撇一捺...访佛时光并未走远,父亲依然站在我身后,深切注视着我的笔,脸上正露出满意的微笑。

    (节选自陈晓安《笔与纸的温情》)

    (1)、请简要概括[甲]文中的母亲和[乙]文中的父亲分别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2)、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朗读这句话中加点部分,语速宜快,还是宜慢?请说明理由)

    ②在下课的操场上,我远看父亲点了一根烟久久站在展示栏前看我的字。

    (朗读这一句话,应重读哪个字?请说明理由)

    (3)、阅读两篇选文最后一段文字,说说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乙]时至今日,我最享受的时刻,依然是在深夜一个人的书房,听笔毫“沙沙沙”地摩擦纸张,在纸上自信地走出一撇....佛时光并来走远,父亲依然站在我身后,深切注视着我的笔,脸上正露出满意的微笑。

五、作文(共40分)

  • 12. 学校校刊有两个栏目正在征文,请你选择一个进行投稿,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

    [栏目一]秋风起

    [栏目二]人物小传

    要求: 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