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劳模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劳模精神以特定的时代内涵与形象表征回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底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这一时期的劳模选树也因此集中于工农业生产领域,并与组织劳动竞赛、完成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生产、人人争当劳动模范的氛围。如耿长锁、王治俭等农业领域劳模,王进喜、时传祥等工业领域劳模,焦裕禄、雷锋等先进模范代表,均以其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励各地区广泛开展劳动竞赛,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纪录,并最终凝练成具有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特质的劳模精神。
改革开放后,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迅速提升,劳动形态日益多元,社会生产亦由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时代基调下,人们对劳动内涵的认知变化直接扩展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凡是通过合法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者都被纳入劳动者范畴。劳模群体也突破了物质生产领域,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私营企业家、体育明星等类型的劳模不断涌现。如孔祥瑞、包起帆等生产劳模,袁隆平、吴大观等科技工作者,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王顺友、吴登云等服务业劳模,不仅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还以锐意进取、巧干实干的精神风貌继承并发展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劳模的精神品质,刻画出具有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内涵特质的新时期劳模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劳动内涵进一步更新和拓展,不仅需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还需要创造性劳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大会评选出包括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科教等专业技术人员、科级以下干部等多个群体,基本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劳模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由“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特定劳模群体凝塑的精神品质进一步丰富了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为表征的新时代劳模精神,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内涵的认识逐渐深入,劳动形态日益多元,劳模精神的具体内涵也在新的历史主题下被赋予相应的时代元素,但其基本内涵与精神所指却始终如一。
(摘编自崔延强、孟亚男《劳模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当代高校劳动教育路径创新》)
材料二:
“5月是结婚旺季,各位小姐姐们一定要在最美的时节做最美丽的新娘……”
4月16日,一场名为“星婚庆星耀眼”的直播在进行,这次“带货”的两位主播均是劳模。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劳模直播已不是新鲜事,镜头中的他们服务贴心、带货可靠,被网友们称为“劳模天团”。
从80年代的“劳模服务”到如今的“劳模带货”,在南京新百,老典型群星璀璨,新劳模层出不穷,唯一不变的是劳模们在平凡岗位上守正笃实、锐意创新。
“劳模天团”的带头人正是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吕雪瑾。
“我能成为劳模,都是向商场里的劳模师傅们学习的。”吕雪瑾笑着传授经验。
南京新百善“出”劳模。1983年,陶佩芬被评为全国劳模。柜台里有300多种小商品,白天忙,她就把商品的价格、品名、产地、用途等抄下来带回家背,业余时间到牙膏厂、肥皂厂和口腔医院向专业人士请教专业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陶佩芬成了洗化用品行家,蒙住眼睛的她随便拿块香皂一闻,就能准确地报出其品牌、产地、价格和特征。
陶佩芬时常将自己的服务秘诀讲述给同事听。在她的传帮带下,大批从业人员懂得了什么是“匠心”。陶佩芬还组织编写《新百劳模服务艺术》手册,帮助青年员工找到通往劳模舞台的“钥匙”。
2018年7月,吕雪瑾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6位一线劳模共同探索新零售时代变化下的创新服务营销方式。经过一年的摸索,逐步探索出“老字号商业信誉+劳模品牌资源+场景化购物体验”的新型服务模式。
确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代劳模都有着自己的使命。
陶佩芬工作的20世纪80年代初,没人在意服务态度,她自己买东西时遭过“白眼”。当上营业员后,她温暖的笑容、处处为顾客考虑的态度让顾客如沐春风。
迈入新时代,一批年轻劳模脱颖而出,劳模精神也被赋予更多内容,一方面要将专业化做到极致,另一方面还要能把握时代脉搏。
吕雪瑾深知光靠之前的“两把刷子”在当下已行不通。她开始带着工作室的小伙伴们试水“直播带货”。如今,“劳模带货”已发展成“全员直播”,在劳模的垂范作用下,南京新百的每一位营业员都拥有了直播带货的能力。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劳模已经过时了,我不这么认为。”吕雪瑾说。
劳模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摘编自苏雁、王菲《南京新百的“劳模天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在工农业生产领域选树劳模,有利于组织劳动竞赛,有利于形成积极生产、人人争当劳动模范的氛围。 B、随着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劳动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外延也随之扩大。 C、劳模精神以两种方式来进行形象表征,要么以著名个体的名称,要么以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来进行形象表征。 D、南京新百频频出现新劳模,主要是因为南京新百提供了有老字号信誉的平台,以及老一辈劳模的垂范指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形态日益多元,劳模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物质生产领域劳模的比重保持不变。 B、“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等精神是中国人民面对不同挑战凝练出来的精神标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奋勇前行。 C、在新零售时代变化形势下对新型服务模式的探索,是南京新百的劳模们对“守正笃实、锐意创新”精神的践行与诠释。 D、南京新百的劳模们青蓝相接、薪火相传,在他们之间代代传接的财富不但有服务秘诀,更有永远不会过时的劳模精神。(3)、下列与人物通讯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以网友的赞美之词“劳模天团”构成的标题,和《“探界者”钟扬》这一标题一样,都具有标题醒目、简洁的特征,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材料二的开头叙写“星婚庆星耀眼”直播的场景,与《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开头一样都采用了“亲历者”的视角,使文章具有“在场”感。 C、和《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写袁隆平“一边甩去手上泥巴一边对我说”一样,材料二也用访谈中得到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如“吕雪瑾笑着传授经验”。 D、人物通讯虽时效性不及消息,但其注重多角度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能更全面具体地展现,材料二通过多渠道的采访来再现人物就体现了这个特点。(4)、陶佩芬的“匠心”和《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的“一团火”的含义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说明。(5)、新中国成立至今,劳模精神分别以哪些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品质回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请简要分析。2. 现代文阅读II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 ,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跟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扭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砝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没有重点去叙写战争,而是通过描写包扎所里担架员、救护人员、普通妇女,特别是新媳妇不停地救护伤员的场面,来反映战争的残酷。 B、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是他和其他担架员的过失造成了战友的牺牲。 C、选文中有两处写到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处表现了她认出通讯员时的惊讶,第二处表现了她听到通讯员的事迹时的震惊与悲痛。 D、“我”无意中摸到两个干硬的馒头,想到了先前通讯员留下馒头给“我”开饭的情景,睹物思人,表达出“我”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痛惜之情。(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故乡过中秋节的美好画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员的牺牲更加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B、作者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通过“我”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C、作者反复通过“一针一针地”缝通讯员衣肩上那个破洞的细节描写,表现新媳妇悔恨自己没能早点补上那个破洞,也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敬佩和尊重。 D、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塑造了通讯员在危急关头,为了保护战友,毫不犹豫地扑向手榴弹而英勇牺牲的高大形象,表现了他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4)、结尾处,“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再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简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弃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意君曰,余且愿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B、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C、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 D、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文中指死去父亲的孩子。 B、愚,表示自称的谦辞。 C、要,文中是邀请的意思。 D、卒,文中是最终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栗腹受燕王喜之命带着百金为赵孝成王敬酒献礼,祝其长寿。宴饮三天后,他返回燕国,向燕王汇报说,燕国可以趁此机会进攻赵国。 B、面对是否可以进攻赵国的问题,乐间和其他诸位大臣的意见不同。虽然乐间态度坚决,连说三次不可以攻打赵国,但最终燕王未予采纳。 C、燕国发兵六十万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乐乘分别领军迎战,结果燕军大败;乐间因为对燕王喜不听劝告心怀不满,所以弃燕投赵。 D、燕王喜写信给乐间,诚心向他承认错误,一方面承认自己无才,一方面想用先王的名义让乐间回到燕国继续辅佐他,但是乐间没有听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
②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
(5)、燕王喜在给乐间的书信中,为什么要提到柳下惠?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 古代诗歌阅读采桑子·重阳①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1925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其主张不为大部分同志接受,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9月在永定金风养病。9月病中的毛泽东坚持坐担架赴上杭参会,病中恰逢重阳节,见黄菊开放,遂成此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将人与天对比,将有限的生命与无穷无尽的宇宙比较,揭示了自然界是从不因为人而改变运行规律的道理。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身无线壮丽的革命事业,生命才会更加充实更加宝贵。 B、“秋风劲”除了写景,还具有象征意味。暗指阻碍革命的力量非常强大,如秋风一样扫荡天地一般。 C、写这首词的时候,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词中洋溢的革命激情,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大好的秋光。 D、“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用“寥廓”和“万里”来描绘秋景之壮,用“胜似春光”来描绘秋景之丽。(2)、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请结合诗句任选两种意象分析特点。5. 名篇名句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 , ”之问,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勉励战友在激流中拼搏的句是:“ ,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在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蹉跎岁月 水深火热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 生灵涂炭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 水深火热 字里行间 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 生灵涂炭 字里行间 酣畅淋漓(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3)、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 D、《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7. 语言文字运用Ⅱ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① , 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② 。
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③ , 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
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认真的崩溃”是指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不少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 从小怀有“军人梦”的90后北大女学生宋玺在几经努力下终于成为了亚丁湾护航唯一女陆战队员,并在军队中经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后成长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2020年6月,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在省级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被评为D类高层次人才,享有100万元购房补贴;2020年曾复读一年才考上三本大学的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在接受采访时说“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青春,我们有永不停歇的脚步!
请以“青春 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