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兴业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21分)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1. 语段阅读

      “最是人间烟火气,抚平世俗凡人心”。三月三的长桌宴是宴席中规模较大且仪式感隆重的待客礼仪,桌桌相连,串起了美味也连起了情谊。席间,五彩斑斓高朋满座,接zhǒnɡ摩肩沸沸扬扬。席上,石门屯大粽子、红谷大肠、鹏山扣肉、野菜汤、苦笋炒肉、小鱼干、大韭菜等特色美食饕殄盛宴、秀色可餐,激发舌尖味蕾。听瑶家妹《敬酒歌》,品“高山流水”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接zhǒnɡ( )摩肩

    (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语段阅读

    载途风雪,千里家返诉亲情。门撰春联贺岁,廊挂灯笼酡醉,庭院亮晶晶。春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和文化意蕴,也是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春联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构成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道景观,充盈着我们民族丰富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承载着人生观、价值观,对人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教育意义。

    到了近现代社会,春联主要用来装点、烘托过年的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祖国、家庭、事业、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书写内容、张贴方式、表达技巧等充分彰显出进取精神和个性化追求。勤劳、智慧、乐观、向上,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春联正承载着这些民族精神和优秀内核。可以说,春联的演化进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成长历程。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载途 彰显  

    (2)、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分别反映春节和立冬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民安国泰逢盛世 ②钱浮莲沼形犹小 ③风调雨顺颂华年 ④晨钟报晓春方去

    ⑤佳节称人夏始临 ⑥篱菊已残孟冬月 ⑦岭梅初放小春天 ⑧日映花砖影最长

    春节: 立冬: 

  • 3.         这段时间,淄博烧烤火了,吸引了全国游客前去打卡,相关话题连续登上热搜,一夜之间,淄博烧烤成为妥妥的顶流。明明全国各大烧烤皆有特色,为何唯独淄博烧烤能突破重围?仔细观察,其实不难发现,淄博烧烤火出圈的秘密有两个字:特色。凭着“烤炉+小饼+蘸料+大葱”的烧烤灵魂“四件套”,淄博烧烤从就餐仪式到搭配风味,都是独一份的。“小饼卷一切”的独特组合,深深吸引着碳水爱好者的胃。唯有特色,才能与众不同;唯有特色,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名言虽然更多的是段子,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烧烤文化的特殊情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那觥筹交错的烧烤摊上,人们推杯换盏间,那冒着油花,滋滋作响的肉串不仅展现普通中国人关于“美食”的文化记忆,而且让我们透过烟火气读懂彼此相通。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明明全国各大烧烤皆有特色,为何唯独淄博烧烤能突破重围? B、唯有特色,才能与众不同;唯有特色,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C、这句名言虽然更多的是段子,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烧烤文化的特殊情结。 D、在那觥筹交错的烧烤摊上,人们推杯换盏间,那冒着油花,滋滋作响的肉串不仅展现普通中国人关于“美食”的文化记忆,而且让我们透过烟火气读懂彼此相通。
  • 4. 诗歌与绘画同为中国最古老、也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以其跨越千年的如椽巨笔,勾勒着山河胜景与四季雅韵,描画着精神风骨与传世哲学,传承着如万古长河般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描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象。

     

    柳宗元

    《小石潭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溪流曲折悠远。

    ②  , 明灭可见。

    《马说》

    写出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④ 

    杜甫

    《石壕吏》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

    吏呼一何怒!⑤

    佚名

     《关雎》

    抒写了想象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杜甫

    ⑦《

    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⑧

二、阅读(39分) 

  • 5.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可分为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C、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2)、 下面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列数字) B、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引资料、举例子) C、短时记忆可分为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分类别) D、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更接近6分。(作比较)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第②段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 6. 现代文阅读Ⅱ

    盐碱滩 

    谢志强  

    朵朵听了好一阵子,终于听出了眉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频繁地说一个词:盐碱滩。奶奶、爸爸都拗不过爷爷。似乎爷爷瞄准了靶子,开弓没有回头箭。爸爸几次强调:“都拿那一片盐碱滩没办法呐。” 爷爷说:“我这副老骨头慢慢去磨,我就不信种不活树。”

    爸爸要求跟爷爷一起去。爷爷做了个否定的手势,说:“你忙你的工作,你把树苗拉去就行了,叫朵朵陪着我。”

    朵朵正在欣赏奶奶种的花。奶奶招朵朵过去,对爷爷说:“你要服从朵朵的命令。”又对朵朵说:“朵朵,你要管好爷爷,爷爷身上有弹片,一累就疼。”

    出发时,爷爷穿上不知什么年代的旧军装,黄不拉叽,肩上还有盘扣,像出征一样,扛着一把砍土镘。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工兵铲,颁发枪一样,交给朵朵。爷爷说:“下命令吧。”

    朵朵用大人的口气喊:“出发。”

    出了城。爷爷用商量的口气说:“朵朵,这一次,你听我的好不好?”

    朵朵仰脸看着爷爷说:“为啥?想篡权?”

    爷爷说:“你不熟悉地形,咋指挥我?”

    朵朵眨眨眼,说:“好吧,种树,你指挥,其他,我指挥。” 

    进了盐碱滩,起初,朵朵每一步都狠狠地踩。碱壳发出脆生生的爆裂声,走起来很费劲。朵朵说:“爷爷,你背背我。”

    爷爷笑了,说:“指挥员走不动了,咋带兵打仗?”

    朵朵说:“谁说走不动了,我想站得高、看得远。”

    爷爷说:“对对,纵观全局。”

    爸爸的轿车已停在盐碱滩旁,开不进,爸爸已把一捆树苗扛进盐碱滩中央,还有两桶水。爷爷说:“你忙你的去吧。”

    爷爷挥动砍土镘挖坑,偶尔,还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朵朵的工兵铲使不上劲,她拿着一株树苗等在旁边。爷爷说:“树苗的窝挖好。”

    朵朵那嫩白的小手(手背上还有小酒窝)扶着树苗,直直地扶着。爷爷往坑里填土。一会儿,小树苗在一个小土堆里立住了脚。朵朵用葫芦瓢往土堆浇水,说:“小树苗,好好喝,快快长。”

    那一天,爷俩栽了一片树苗。朵朵的小脸,晒得红扑扑。

    爷爷说:“像秋天的红苹果。”

    朵朵问:“这些树开什么花?”

    爷爷说:“桃花、梨花、沙枣花。”

    朵朵说:“我命令它们通通开花。”

    爷爷说:“到时候,花儿朵朵,蝴蝶、蜜蜂也会来,等快要开花了,我向你汇报,你再下命令。”

    朵朵模仿爷爷离休前的语气,说:“你要及时向我汇报。”

    爷爷对站在树苗前的朵朵敬了个军礼,说:“是。”

    可是,过了半个月,树苗不见发出绿芽。朵朵一副思索的样子,问:“是不是土地不肯接受树苗?”

    爷爷说起1941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艰难,起初,老百姓也不接受八路军,躲避、害怕,最后,军民鱼水情。

    朵朵说:“根据地跟盐碱地有啥关系,打仗和栽树是两回事。”

    爷爷说:“我有办法,叫土地高高兴兴地接受树苗。”

    爸爸也来协助爷爷灌水压碱。朵朵把这个办法称为盐碱地渴坏了,喝饱了水,就不反对在它身上种树苗了。爷爷提示说:“盐碱太重,树苗受不了,水能把碱压下去。”

    果然,第二批栽下的树苗,长出了一片一片的嫩绿的叶子,像小手一样鼓掌。其中,爸爸还移植来几株粗壮的树,据称当年就能开花结果。爸爸说这是一种示范,让小树苗活得有信心、有方向。

    几株粗壮的树开出粉红的、雪白的花朵,哪里飞来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爷爷像个讲解员,讲着未来的结果,香梨、桃子、沙枣。

    朵朵看见有花瓣凋零,说:“我要它们一直开着花,开不败。”

    爷爷说:“花只能看看,不能吃。”

    朵朵说:“蜜蜂咋喜欢花?”

    朵朵说:“蜜蜂采花蜜。”

    朵朵咬定,说:“我就喜欢花,反正我喜欢花。”

    爷爷为难地说:“要是做思想工作也许能叫花不败。”

    朵朵说:“啥思想工作?我要花一直开。”

    爷爷说:“我劝劝花,可能劝不住。”

    中午,太阳悬在当空。朵朵捡了一捧树下的花瓣,似乎责怪爷爷失职,说:“你看看。”

    爷爷要抱起朵朵,朵朵跳开。爷爷摊摊手,说:“朵朵,花呢,劝也劝不住。”

    朵朵一本正经地说:“爸爸告诉我,以前,好多好多扛着枪的叔叔,都听你的指挥,你是故意要树结果。”

    爸爸说:“花跟人不一样,对花来说,命令不管用。”

    朵朵:“你根本就没有到树跟前去过,你在屋里打瞌睡。”

    爷爷说:“烈日当头,屋里凉快。”

    朵朵转身出门,像一只蝴蝶,飞向大树。爷爷跟出来,喊:“太阳太大现在,你的位置在屋里,指挥员不能直接上前线。”

    这就是我和爷爷的故事。朵朵这个乳名由爷爷起。我上小学时,那片盐碱滩已成了果园。后来,好多叔叔阿姨都来栽树,各种树,像整齐排列的队伍,站满了原来的盐碱滩。相当长的时间里,尽管已是果园,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盐碱滩。比如说那里摘来的果实,人们会说:“哦,盐碱滩的味道好。”

    爷爷的坟墓就在果园旁边,有一次,说起爷爷,爸爸说:“朵朵,爷爷宠爱你,可是,你对爷爷很霸道。”我说:“爷爷喜欢我命令他呀。”

    (1)、认真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
    (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比如说那里摘来的果实,人们会说:“哦,盐碱滩的味道好。”

    (3)、小说《盐碱滩》主要情节由祖孙俩的对话构成,爷孙俩的个性化语言别有一番情趣。请你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爷爷的语言特点,并说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爷爷什么样的形象? 
    (4)、文章最后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有什么作用? 
  • 7. 古代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画出卖炭翁的肖像,“两鬓苍苍”可见卖炭翁苍老,写面容、十指可见其生活的艰辛。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的矛盾。 D、这首诗通过白描手法写了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并在诗歌最后通过直接议论对统治阶层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2)、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也就是文章诗歌应该为反映现实而写。请分析“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写作特色和作用。
  • 8. 文言文阅读

    【甲】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逍遥游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 天池也。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 负青天,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①穷发:指不毛之地。②斥鴳(chì yàn): 一种小鸟,飞不到一尺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 B、飞                 面山 C、此亦飞之也        寡助之 D、斥鴳之曰          河曲智叟而止之曰
    (2)、下面对《北冥有鱼》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怒”,写出鹏腾飞时力度之大;“垂天之云”,兼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突出鹏翼之大。 B、“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要有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C、两个“不知其几千里”,用写实的手法突出了鲲和鹏的形体之大。 D、本文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也有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

    (4)、《北冥有鱼》在文中引用《齐谐》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5)、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大鹏形象所呈现出来的客观意义。

三、综合(10分)

  • 9. 为进一步提倡低碳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个小伙子正把几节电池扔到草坪上,赶忙上前劝阻。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废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针对小伙子这句话,请你结合电池的危害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注意语言得体。
    (2)、说计划。在读书会上,你还分享了“初中经典名著分类复习计划”,所分享的计划表(如下)中,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

    作者

    经典名著

    内容


    朱自清

    《经典常谈》

    战国末期,一般人渐渐感到统一思想的需要,秦相吕不韦便是作这种尝试的第一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①《》。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儿怎么能钓到鱼呢?”②

    说。保尔生气地一扭头,看见了一个陌生的女孩。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失去工作能力,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与病魔搏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病榻上写作,写出了伟大的作品 ③《》 。

    (3)、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进行倡导低碳生活的宣讲活动,你作为志愿队的宣讲员发表宣讲,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段时间,旅美大熊猫丫丫的情况一直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近日,丫丫终于回家了。漂洋过海旅居美国二十年,出国时还只有三岁,丫丫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二十年转眼过去,家里的那份安全和温暖从未改变,对它的关爱和惦念也从未改变。你的内心里是否也有过这样一份温暖,它从未改变。

      请以“这份温暖,从未改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标题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