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
    A、人类解放 B、社会和谐 C、共同富裕 D、全面发展
  • 2. 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4.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他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呼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这说明邓小平注重(   )
    A、坚持原则的做法 B、群众路线的方针 C、实干务实的精神 D、艰苦奋斗的作风
  • 5.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A、尼克松访华 B、中日建交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6. 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的多边金融机构是(   )
    A、“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 7.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新的理论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
    A、“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一国两制”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8.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 9.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2001年,中俄两国所订立的条约中有“缔约双方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的表述。比较这两个条约的内容,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中心 B、中日两国的历史积怨已经化解 C、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D、当今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10. 山东广饶大王镇保存有一本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体现了(   )
    A、民族团结的基本内容 B、民族繁荣的奋斗目标 C、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 D、民族互助的基本思想
  • 12. 在论述十三大确定的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时,邓小平说道:“现在一百年已经过去三十八年,还有六十二年,所以说我们的路还很长。以后的六十二年,我们还要夹着尾巴做人。”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在发展问题上有急躁冒进倾向 B、党正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 C、国际环境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
  • 13.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
    A、着力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立法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 14. 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时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回答了社会主义的(   )
    A、根本任务问题 B、发展阶段问题 C、发展动力问题 D、发展道路问题
  • 15. 下表为学者对《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党(   )

    时间段

    1949年至1956年

    1957年至1965年

    1977年至1992年

    1993年至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①一直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②随时代的变化调整工作重心

    ③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摘要: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的制订、修正的认识。
  • 17.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
    (4)、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实现了伟大转折后,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结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认识,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道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