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分层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 我国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发行)当中的“五元炼钢工人”,是我国纸币中的精品,也是唯一一张荣获“年度世界最佳纸币”大奖的人民币纸钞。纸币上的人物原型是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工人张建生。材料典型说明了( )A、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双百”方针深刻影响了绘画艺术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3.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调整了原来把吃、穿、用摆在第一位的计划,而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提出要重视第三线建设,“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A、实现了农轻重部门协调发展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增强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 D、优化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4. 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工作中心转到城市建设上来 C、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对“左”倾错误全面反思5. 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B、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C、维持当前的国民经济结构 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6. 1981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解释为:“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思想,但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7. 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据此推断此时期(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C、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D、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8. 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据此可知,我国高等教育( )
年份
1949
1952
1965
1966~1970
1977
1979
1984
1992
1998
人数(万人)
1.2
6.6
16.4
0
27.3
28.4
48
75
160
A、在50年代初期实现普及 B、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C、在80年代开始恢复招生 D、在90年代发展势头强劲9. 喷油嘴有着“发动机的心脏”的美誉,其制造难度远高于发动机其它零部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 B、合理调整了工业布局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10. 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建交,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和发展。此外,还先后同土耳其、伊朗等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据此判断,当时中国( )A、“一边倒”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 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率先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半外交形成新局面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总兵力是550万,经过精简,到1958年底军队规模为240万人左右。到70年代中期,军队员额大幅上升,最多时达 600 多万。导致 70年代军队员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援 B、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恶化 C、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需要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12.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注重通过农业科研提高粮食产量 B、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影响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