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 2.  《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十分严酷 C、赋税很沉重 D、人民很勤劳
  • 3.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据此变化可知,当时的北宋 (  )
    时间租税(正赋)收入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
    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 年)2 408.11 167.340061:39
    天禧末年(1021 年)2 641.22 670.01 20440:60
    熙宁十年(1077 年)2 021.34 248.4868.828:72
    A、传统经济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征收重税以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赋税多元化改变了政府财政来源 D、征收赋税多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 4. 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 C、商业税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 5. 198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其主要原因是 (  )
    A、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B、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C、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 D、计划经济体制下税制弊端严重
  • 6.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 7. 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17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上述措施(  )
    A、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C、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
  • 8. 唐朝赋税制度中有关“庸”的规定是(    )
    A、农民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徭役 B、农民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 C、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为官府服徭役 D、农民可以向政府交纳钱或粮代替交纳绢或布
  • 9. 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化(  )
    A、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 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二、非选择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 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