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基础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商的妇好墓出土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此外还出土了6 800多枚海贝,同期的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海贝随葬,有的墓随葬的海贝也有数百枚。这些海贝可以印证,商朝时(  )

    A、贝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装饰品 B、海产品在商朝消费量比较大 C、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 D、贝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
  • 2. 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
  • 3.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本质上说明了(  )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对商业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 4. 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 5.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 6. 有考古发现证明,唐中期中国已经出现钱币外流现象,甚至引起“钱荒”,宋代更加明显。明清时期,中国铜钱外流也相当普遍。这表明(  )
    A、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B、中国钱币具有国际性价值 C、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贸易体系已经瓦解
  • 7. 1935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法币政策中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此次法币改革(  )
    A、  体现了官僚资本的掠夺 B、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 C、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负担 D、杜绝了中国白银的外流
  • 8. 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条例,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货价折合金圆券出售,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达130多万亿元,超过初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金圆券超额发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挽救财政危机 B、抑制通货膨胀 C、缓和社会矛盾 D、振兴民族工业
  • 9.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非选择题

  • 10.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