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48年7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00万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至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段话描述的形式出现在下列哪场战役之后(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编制经历了三次变化,如下表决定人民军队编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第一次

    各地军队以所在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

    第二次

    全国主力部队编成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五大野战军

    第三次

    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服从于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

    A、敌我双方军事较量的态势 B、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 C、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需要 D、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
  • 3. 在某次中共会议中毛泽东提醒全觉:“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大会历史性贡献有(   )
    A、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达到空前的团结 C、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的科学经验 D、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4.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大公报》报道说:“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A、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 B、全面阐述了中共反对内战的主张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极大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
  • 5. 抗战胜利后至1947年底,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坚持了“三三制”政策。但对中间势力的构成重新进行了探讨。毛泽东认为对“三三制”要有新解释:“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强调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中间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革命形势的变化 C、受苏联革命的影响 D、和平建国的需要
  • 6.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军从鲁西南突破敌人防御,千里跃进大别山,此举揭开我军战略进攻序幕。刘邓大军跃进方向是(    )
    A、从东向西 B、从北向南 C、从西向东 D、从南向北
  • 7.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广东当局大肆“拍卖”华南、广东资源以换取“美援”。1948年,位于海南岛上的榆林港铁矿被美帝国主义出面以8美元一吨的价格大量采掘运往日本时,琼崖纵队包围了榆林港,并截断通往港口的铁路公路。据此可知,琼崖纵队( )
    A、配合了广东的土地改革运动 B、稳定了华南地区的政治形势 C、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 D、开辟了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
  • 8.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表明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加速了统治中国旧政府的覆灭
  • 9.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攻克锦州,截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逃往关内的退路,然后挥师北上,歼灭增援锦州的10万国民党军队。以上描述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 10.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
    A、长沙会战 B、三大战役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 11. 1949年,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在此思想指导下,邓小平于6月组建了“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该团不仅从各老解放区选调了部分军事干部、先进职工,还从沪、宁等地的高校招收了大量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该团组建的背景是(    )
    A、中共已成为执政党 B、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C、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D、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 12. 抗战胜利后,人们曾把国民党政府对原日本占领区的接收行径,讽刺为“三阳(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和女子),将“接收”变成了“劫收”。这一现象(    )
    A、破坏了和平谈判的基础 B、根除了日伪统治的根基 C、降低了国民党执政威信 D、加剧了中共的艰难处境
  • 13.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东北,7%的土地和86%的人口,正规军和民兵共有100万人。国民党军队共55万人,但被分割包围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沈阳、长春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这反映了( )
    A、全国战略决战时机已成熟 B、东北地区具备决战条件 C、国民政府忽视东北的地位 D、东北地区群众基础良好
  • 14.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在解放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各解放区银行并发行人民币,统一货币体系。这些举措(    )
    A、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经济基础 B、使中共迅速控制了全国市场 C、瓦解了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根基 D、保证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
  • 15. 下图为1949年2月廖冰兄发表的漫画《打和》。(画中字:这只谈和,那只喊打。非蛇即鼠,射之可也。)该漫画(       )
    A、揭露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阴谋 B、暴露了国民党的内部矛盾 C、宣传了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 D、表达了对战略决战的期待
  • 16.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关于“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材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D、尽可能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7. 1945年秋,上海著名记者陶菊隐写道:“首先到上海的是军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饥鹰’(接收大员)满天飞,‘饿虎’(潜伏人员)就地滚。一批紧接一批,一幕紧接一幕。”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据此可推知,国民政府迅速溃败缘于(   )
    A、经济困难,财政恶化 B、政治独裁,缺乏诚信 C、反应迟钝,战略失误 D、贪污腐化,丧失民心
  • 18. 20世纪40年代中叶,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该协议达成于(   )
    A、洛川会议 B、“国民大会”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 19.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 20. 如图是中共中央制定实施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的部分条款。下列项解读正确的是(   )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A、该纲领以“三三制”为原则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B、该纲领为亿万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创造条件 C、第十一条款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涵 D、第十二条款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政治协商会议的参加者,尽管并非民主选举产生,但也得到所有代表中国政治舞台上主要政治团体人士的承认。参加者包括38位代表:国民党8人,中共7人,其他党派团体14人,无党派代表9人。

    国共之间所有突出的政治与军事问题实际上都达成了协议。议案涉及如下内容:国民政府的重新改组,新政府委员一半由国民党外人士充任;通过宪法草案,立法院由选民直选,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省可以制定省宪;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国、共和美国代表各一人),实行军党分立原则。

    ——根据《和平建国纲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协协议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史料二:漫画——重庆谈判

    注:注意右侧桌面下的一只手拿着手枪。

    (1)、根据史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
    (2)、史料二漫画影射了蒋介石抗战胜利后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蒋介石定要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双方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民主同盟大事记(1941-1949年)

    1941年3月,民盟在重庆成立,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治主张是“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种,加强国内团结”。并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宪政运动。

    1944年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发表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对独载,要求民主;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政治主张。

    1946年1月,民盟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民盟与中共代表团密切配合,力促会议成功。与此同时,参加和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尤其是在反对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共一致行动。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民盟地方组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年1月,民盟公开宣布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9年9月,民盟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

    ——摘编自《中国民主党派史》 

    (1)、据材料,概括民盟的政治活动主题发生了哪些转变?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民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 25.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行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