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综合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抗日战争时期,330多万四川健儿出川抗战,64万人血洒疆场;为修战时工程服工役民工达300多万人,共修机场33座;供给粮食达8000万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B、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C、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D、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 2. 下图为1944年萧肃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人民代表》。这反映出根据地(   )

      

    A、实行民主政治 B、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C、文艺事业繁荣 D、各阶层联合抗日
  • 3. 民国二十九年下半年(1940年),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破袭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战果辉煌。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4. 下图记录的是1937年9月的一场战事。其中方框中的“○”发生了一场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成功伏击战。“○”应指的是(   )

    A、台儿庄 B、平型关 C、沙家店 D、山海关
  • 5. 1937年前,四川无酒精厂。1938年9月,四川省政府在裨木镇创办的四川酒精厂是大后方第一家酒精厂。1943年4月,内江县有13家酒精厂,最多时达2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其发展兴盛源于(   )
    A、抗战时期特殊能源的需求 B、沿海大量民族工业的内迁 C、国家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6. 下表反映了1939- 1943年日军在.敌后战场" 部署兵力的情况 。据此可知 , 这段时间( )                                                                                                                                                                                                                    

    时间(年)

    数量(不含关东军)

    占中国派遣军比重

    1939

    54万

    62%

    1940

    47万

    58%

    1941

    46万

    75%

    1942

    33.2万

    63%

    1943

    35万

    58%

    A、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B、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 C、正面战场面临更大压力 D、敌后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 7. 1938年春,河北平山县农会创办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它在平抑物价、供给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晋察冀边区政府亦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广大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互帮互助。这一时期合作社的建立(    )
    A、丰富了根据地建设经验 B、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保障了抗战前线的供给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 8. 表:1938—1941年日本兵力分布情况                                                                                                                                                                                                                        

    时间

    日本总兵力

    分派地区

    朝鲜

    中国东北

    中国本部

    日本本土

    东南亚

    1938年

    34个师团

    1

    8

    24

    1

    1941年

    51个师团

    2

    13

    22

    4

    10

    据表可知(    )

    A、日本法西斯已全面占领中国 B、日本侵略重点转移至东南亚 C、抗战胜利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 9.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 10. 1938年,皖江抗日根据地印发了新四军总部颁发的《本军出征将士家属优待请求书》,其中规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除担负法定之赋税外,得酌量减免其摊派各项临时捐款”。皖南事变后,根据地随之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并将必需品如大米、煤油等税率降至15%,进口急需品如洋布税率降至5%。这些措施旨在(    )
    A、培育根据地消费市场 B、消除封建的剥削制度 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D、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
  • 1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承诺要将选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规定了“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揩(    )
    A、贯彻了“三三制”的民主原则 B、促进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 C、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 D、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
  • 12. 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万万火急,全国同胞们,形势万分紧急了”、“中国同胞联合起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这些口号( )
    A、推动边区军民文化知识的普及 B、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表达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 D、促成了抗日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 13. 1943年,华北、华中、华南根据地军民取得了一系列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到1943年底,根据地人口上升到8000多万人,抗日武装力量上升到50万人左右。这一形势(    )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B、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C、增强了中国坚持抗战的信心 D、推动了百团大战的开展
  •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多重要会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深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一直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共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     )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 15.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联合办学,至昆明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8年11个月。这一壮举有利于(   )
    A、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 B、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C、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D、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
  • 16. 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 17. 1936 年后, 南京国民政府在津浦、 京沪、 陇海、 平汉、 粤汉等重要铁路, 共计增设军用站台、 军用岔道达 200 千米, 极大地方便了军车的停靠和各种重型武器的装卸。 此举旨在( )
    A、限制地方军阀 B、提高铁路的建设管理水平 C、应对战争威胁 D、建立独立的铁路发展系统
  • 18. 1940年4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各地成立食盐合作社,直接批购食盐,再运至所属场镇,进行零售。财政部于6月规定各县政府筹设战时食盐购销处,办理食盐统购统销事宜。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B、国统区经济逐渐国有化 C、民族工业结构得以调整 D、统战政策逐渐受到破坏
  • 19. 1938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禁止法币在边区流通,但允许法币持有人在交易前按1:1的比例兑换成边币。1939~1940年,日伪攫取了大量法币,并在“大扫荡”之后向边区各县大量投放。自1941年起,边区政府规定,边区银行及税收机关只抛出法币,坚决拒绝将法币兑换为边币。边区政府对货币政策的调整(   )
    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 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 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
  • 20. 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人民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鸦片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劳动教育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其青少年学习成长时期正值丧权辱国,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陶行知既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也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教育。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实业救国思想在他的心中萌发成长,他提倡以生利为主的职业教育。20世纪20年代,各类工厂的兴办,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专门劳动技能的人才。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兼具科学文化和劳动素养的人才。他于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工学团里以学校为据点,以生产为依托,以技能为目的,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适合的劳动者。陶行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认为劳动教育“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将教育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联系,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摘编自金钰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抗战时期,延安大学成为在高校劳动育人的典型示范。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大学师生劳动积极性得到激发,科学耕作,努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到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同时,学校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面貌。

    ——摘编自刘函《延安大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1937—19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抗战时期劳动教育的意义。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

    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 23.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并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编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并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间的主要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