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基础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日本急不可耐地抛弃了渐进式蚕食的方法,为了实现预定的大陆政策,对中国开始全面出击,企图根本上灭亡中国。”日本对中国“开始全面出击”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2.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3. 2015年7月,佟麟阁、赵登禹纪念雕塑落成仪式在北京西城区赵登禹路举行。我们深切缅怀上述两人是因为他们 ( )
    A、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 B、在平津抗战中为国捐躯 C、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 D、设计了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 4.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表明蒋介石( )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要继续执行反共的政策
  • 5.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不愿摘下红五星八角帽,换上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大家永葆一颗红心,为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这反映的是 (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古田会议的召开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国共合作抗日寇
  • 6.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爆发
  • 7. “昨日(1937年8月2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沪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北平保卫战
  • 8.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与此报道所描述的会战相关的史实是 ( )
    A、赵登禹怒砍日本兵 B、谢晋元血战四行仓库 C、杨靖宇被困拒投降 D、叶挺浴血攻克武昌城
  • 9. 许多抗日题材的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大家对抗日战争史的关注,“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成为大家最深刻的感受。某电影中描述的是淞沪会战的历史事件,那么关于淞沪会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D、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10.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一座城市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座城市是 ( )
    A、武汉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 11. 九一八事变后,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是(    )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国共政治立场没有分歧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12. 日本的教科书中写道:“我们在南京执行任务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阻拦,我们出于防卫,杀了很多中国人。”该言论 ( )
    A、剖析了南京大屠杀的起因 B、说明国民政府腐败无能 C、分析了南京沦陷的原因 D、说明日本试图掩盖侵华罪行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在,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材料四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材料五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三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主张?
    (3)、结合材料四,“上海一隅之抵抗”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4)、你认为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 14. 请依据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