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必刷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示意图中①②处,应填写( )A、①三大战役②挺进大别山 B、①挺进大别山②三大战役 C、①台儿庄战役②威海卫战役 D、①威海卫战役②台儿庄战役2. 若以战前的1937年6月为标准,截至1948年8月,法币(注:南京国民政府货币)贬值了400万倍,物价上涨近500万倍。由此可见,加速国民政府统治崩溃的因素是( )A、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危机 B、国民党军事进攻全面受挫 C、解放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D、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正确3. 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B、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C、南昌起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4.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农民支援前线,这些现象出现得益于( )A、开展土地改革 B、开始国民革命 C、结束抗日战争 D、完成长征5.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A、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C、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 D、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6.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依据全国的形势,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方针。为此,人民解放军( )A、发动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进行辽沈战役 D、跃进大别山7.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陈毅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是(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8. 在一次军事计划讨论会上,“刘伯承说:‘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他的比喻生动形象,使在座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邓小平又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刘伯承强调:‘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低估’。”刘、邓在讨论会后指挥的军事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9.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材料中“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 )A、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0.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歌谣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的支持 B、高超的战术 C、充足的物资 D、歌谣的鼓励11. 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12. 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图中③处现象的出现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3. 下列选项与年代尺⑤处相对应的是( )A、重庆谈判 B、内战爆发 C、挺进大别山 D、南京解放14.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此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5. 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
16. 历史课程目标就是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核心素养的培育。
【史料实证】材料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某文件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时空观念】观察如图
【家国情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1)、根据材料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材料中的某文件指什么?(2)、填出战役名称:①;③。(3)、②战役中,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城市是哪里?①、②、③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诗句中“天翻地覆”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