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人文地理(上册)3.4 草原人家 选择题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6年8月5日至21日,全球目光聚焦巴西里约热内卢,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这里举行。读图1、图2完成下列小题。
    (1)、图1中的乙是里约热内卢所在地,结合图2判读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图1中的甲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比较甲、乙两地在气候特征上的不同( )
    A、甲终年高温多雨;乙终年炎热干燥,很少下雨 B、甲终年炎热干燥,很少下雨;乙终年高温多雨 C、甲终年高温多雨;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D、甲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乙终年高温多雨
  • 2. “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显得生机盎然,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这一景观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在图中的( )

    A、 B、 C、 D、
  • 3. 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机械化程度高 B、这里的绵羊是产毛量最高的细毛羊 C、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D、70%的牧场分布在北部
  • 4. 下侧世界地图简笔画中的数字与其所示区域特色描述一致的是(    )

    A、①所示的山区人们因地制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B、②所示的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C、③所示的国家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D、④所示的国家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5. 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山区应侧重发展( )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渔业
  • 6. 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很高,与此分不开的是(    )
    A、先进的科技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大部分为美利奴羊 D、干热的气候条件
  • 7. 恰逢我们植树节的时候,此时的马赛人(    )
    A、在基塔莱放牧 B、准备离开基塔莱,往南迁徙 C、在多多马放牧 D、准备离开多多马,往北迁徙
  • 8. 下图是马赛人活动范围示意图,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降水集中的月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B、两地分别位于东西半球 C、两地的经度位置不同 D、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
  • 9. 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朵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如果你去坦桑尼亚旅游,以下情景中在热带草原上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牧民们用牛血、牛肉招待客人 B、当地人以船作为交通工具 C、以牛肉和乳制品为主食 D、住茅草房.男士穿红色披风
  • 10. 马赛人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他们的居所是 (      )


    A、蒙古包  B、毡房   C、茅草屋   D、水泥房
  • 11. 假如你去澳大利亚旅游,能看到下图图片中实景的是(   )
    A、 B、 C、 D、
  • 12. 下列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搭配正确的是(   )
    A、以色列——逐水草而居 B、非洲热带草原区——冰川列车 C、澳大利亚牧场——驯养羊驼和骆马 D、日本——耕海牧渔
  • 13.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结合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下图),下列对第24届冬奥会举行期间各区域景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上古城威尼斯开始进入漫长雨季 B、丰饶的湄公河平原忙着收割水稻 C、莫斯科冰雪消融,结束漫长冬季 D、传统的马赛人已逐着水草南迁放牧
  • 14. 马赛人的精神生活与养牛羊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属于这方面描述的是(    )

    ①牛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②每年他们带领牛羊迁移

    ③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的人社会声望越高

    ④养育牛群的草原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神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 下面两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回答下题。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 16. 下列与马赛人游牧生活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所处半球不同,导致降水期不同 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 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 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 17. 读下图,下列与马赛人游牧生活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所处半球不同,导致降水期不同 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 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 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 18. 下列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搭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肯尼亚南部地区——引水灌田——绿洲农业 B、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逐水草而居 C、日本北海道地区——水上都市——耕海牧鱼 D、美国中部大平原——高度机械化——商品性农业
  • 19. 马赛牧民生活中具有的特点是( )

    ①逐水草而居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身披红色的披风    ④喜食野生动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20. 某学习小组在预习“现代化的牧场”一课时,收集到澳大利亚的相关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南回归线横穿,气候干热,草原面积广   ②四面环海,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③中部大盆地地下水含盐高,利于种植业   ④畜牧业发达,美利奴羊在世界久负盛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下四个地方呈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      )


    A、湄公河平原 B、安第斯山区 C、日本的北海道                  D、非洲热带草原
  • 22. 下面是李东同学摘录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3. 澳大利亚分布着广袤无垠的草原,下列说法符合该区域特色的有( )

    ①定居放牧    ②人们多穿红色披风

    ③“羊比人多”    ④以枣椰树为主要农作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4. 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下列关于马赛人的生活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②以家族为单位,茅草房是他们的住所

    ③羊是他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④穿着红色的披风,可以驱赶野生动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5. 下列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是( )
    A、草场广布 B、气候温暖湿润 C、民族风情独特 D、矿产资源丰富
  • 26. 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下列属于马赛人真实生活情境的是(   )
    A、用现代化机械 B、以羊驼为食 C、穿黑色的披风 D、居住茅草屋
  • 27. 注意观察,如图漫画《小草的哀求》反映的现象是(   )

    A、草场超载,草场资源丰富 B、羊的数量减少,草场资源丰富 C、草场超载,草场资源退化 D、羊的数量减少,草场资源退化
  • 28.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非洲角马大迁徙》,视频中我们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①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在非洲草原上成群结队地迁徙

    ②一些简陋的茅草房组成的村庄,周围都环绕着荆棘树枝

    ③一群身着红色披风的马赛男人正在围猎角马以补充食物

    ④当地马赛男人手持木棍,正在驱赶野生动物以保护羊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9. 小航向妈妈描述《现代化牧场》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澳大利亚草原辽阔,气候湿热 
    ②澳大利亚绵羊约有3/4为美利奴羊 

    ③有先进科技和现代农业机械支撑 
    ④政府重视畜牧业研究和技术应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0. 下图标示的是马赛人在非洲大陆上迁移的路线,马赛人迁徙是因为(    )

    A、气候的时空年际变化 B、地形对马赛人影响 C、马赛人要追赶野兽 D、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 31.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国近2/3的土地属于干旱地

    ②该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

    ③阿尔卑斯山是该国最高的山脉

    ④该国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 某学习小组在预习“现代化的牧场”时,收集到澳大利亚的相关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南回归线横穿,气候干热,草原面积广 

    ②四面环海,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③中部大盆地地下水含盐高,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④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3. 有关澳大利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B、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C、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牧草多,被称为“绿色金子”
  • 34.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西部内陆地区 C、西南山区 D、东南沿海地区
  • 35.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西部内陆高原和山地 C、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 D、半湿润地区
  • 36. 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家园,他们以放牧为生。他们牧区是在( )
    A、东非高原 B、南非高原 C、刚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亚高原
  • 37. 澳大利亚畜牧业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之处有( )

    ①地广人稀 

    ②降水丰富 

    ③交通发达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8. 澳大利亚拥有下列气候类型中的( )

    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9. 下列关于世界典型区域的环境特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日本渔业发达,大力 建设“海洋牧场” B、马赛人在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C、澳大利亚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D、印第安人在海拔较高的地带,种植玉米、马铃薯
  • 40. 下列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是( )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C、草地——东南多、西北少 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
  • 41. 数千年来,畜牧业一直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活动之 一,不同地区的牧人生活各具特色。下面属于描述澳大利亚牧业生产的是(   )

    ①天然草场辽阔     ②出口羊毛最多     ③牧场集中分布在东部    ④现代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2. 下图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搭配正确的是(    )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用机器种庄稼 C、③——驯养羊驼和骆马 D、④——耕海牧渔
  • 43. 读下边某国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上图中的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①独占一个大陆 

    ②被太平洋和大西洋所包围 

    ③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④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根据分布图,大胆推测,下列最有可能的是( )
    A、这些城市居民大多从事艺术创作 B、这些城市都特别注重发挥政治功能 C、这些城市大多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 D、这些城市居民将大规模移民到中西部地区
    (3)、根据分布图判断,该国地处( )
    A、热带和北温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南温带和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 44. 关于赤道以北非洲热带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月为湿季,1月为干季 B、各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一致 C、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D、热带草原面积仅次于沙漠面积
  • 45.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 )

    ①气候类型相同 

    ②南北半球位置相同 

    ③湿季时间相同 

    ④东西半球位置相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图中所示地区是马赛人的家园,他们的生产生活特色是( )
    A、耕海牧渔 B、定居放牧 C、与山为邻 D、逐水草而居
  • 4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下列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①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炎热——修建夏凉冬暖的窑洞

    ②太湖流域:城镇众多且环湖或沿河分布——临河建屋,有千姿百态的桥梁

    ③青藏高原:耕地很少,牧场广布——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经常去大巴扎购物

    ④吐鲁番盆地:既有连绵的沙漠也有星星点点的绿洲——开凿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7. 澳大利亚养羊业兴旺发达的自然条件有 (      )


    A、位于南半球    B、气候干热,草原平坦辽阔 C、国土面积广大   D、人口稀少
  • 48. 罗马和开普敦两地降水集中的月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B、两地分别位于东、西半球 C、两地的经度位置不同 D、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
  • 49.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都悉尼 B、夏季过圣诞节 C、有美利奴羊 D、牧民用机器剪羊毛
  • 50. 读下面“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西部沿海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