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九州岛岛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摘编自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要弘扬家国情怀,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家国同理。家国情怀更体现为爱国,体现为由对“小家”的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爱,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分子,拥有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责任。当前,社会上也存在想让自己的“翅膀”挂满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重视了“小家”而轻视了“大家”,以财富名利的现实满足矮化了家国情怀的崇高价值,背离了家国情怀应有的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因而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这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可知。 C、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古代中国人有大九州岛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C、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D、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D、中国自古多忧患,曹操“慷当以慨,忧思难忘”,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2. 现代文阅读Ⅱ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徽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来,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受着清和的春风吹煦,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他一面冥想,一面打他的草鞋,因此他的工程也进行得很慢。一双草鞋三天也打不成,五天也打不就。
卖得好的时候,可以卖个一两双,卖得不好的时候,只有原样而去、原样而回。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象他自己在走,好象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象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象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象臃肿的南瓜?啊,假如你真是南瓜的时候呵!”
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象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你来得真是恰好!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你来得却是不凑巧。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蹰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一直跑到听不见马蹄声的时候,他才稍微息了一息脚。但是等他息了一忽之后,他饿得来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在屎溺,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些不洁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鹤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打草鞋时的哲思认真而巧妙,从中可以看到庄周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渗透着作者在当时环境下的乐观主义思绪。 B、庄周求助管河堤的旧友,但吃了闭门羹:他历尽磨难寻找到当宰相的旧友,却遭到逮捕,凸显了人情淡薄,现实残酷。 C、惠施知道自己宰相之位无恙时说“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细致传神地描绘出惠施惭愧后悔之情。 D、小说中的庄周是个不谙世事、书生气十足的反动知识分子,迂腐古板,老实懦弱,思想单纯,头脑简单,结果一再碰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重复两次,有诗的节奏感和意蕴,有效加强了感情色彩和行文力度。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流贯全篇,是一出能触动人的灵魂的悲剧。 D、这篇历史小说直抒胸臆、直白易懂,“笔调太直”,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因此而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小说将庄周在颠沛流离中起伏不定、跌宕多姿的心路历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结合文本进行探讨。二、古诗文阅读(37分)
-
3. 文言文阅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全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面而后家齐家齐面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的“大学”,是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B、“大学之道”的“道”就是圣贤之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等。 C、“亲民”指的是亲近爱抚民众。 D、“天子”这里指皇帝,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只要人人都以修养品性为根本,那么就一定能有好的治理。 D、“格物”“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自天于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4. 古代诗歌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农家
[明]钟芳
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
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注]斗富饶。
[注]陶来,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形,诗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B、陶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每天早上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流露出对辛苦劳作的抱怨。 C、陶诗第六句“夕露沾我农”与杨万里《插秧歌》中“雨从头上湿到胛”,都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D、陶诗的第一、二句写原野吃草的牛和蓄水灌溉新苗的水池,营造了祥和、安宁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2)、陶诗和钟诗的最后两句分别是全诗的“诗眼”,请分析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 名篇名句默写(1)、《论语·雍也》中,“ ,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2)、《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 , ”,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仁了。(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在开展国学课堂《论语》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中,小林有感而发,从《论语》及课本中选择了一些经典词语,想给自己写两副励志对联,请你按要求帮他补充完整其下联或上联。
对酒当歌 三省吾身 知行一致 雄心不灭
日新其德远 远志长存 跋山涉水 仁智双修
第一副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对酒当歌雄心不灭,。
第二副表达要不断反观自己,加强修为,日日进步: , 日新其德仁智双修。
7. 语言文字运用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各个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①。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仅仅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②此外,翻译不仅是机械的语言转换,③。如果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
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9. 下列对本课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 20 篇,以语录体为主,被奉为儒家经典。 B、《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C、孟子,名轲,字子舆,孔子的学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亚圣”。 D、八佾: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 8 人,八佾就是 64 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⑴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⑵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课文中也有不少经典语句,给我们以人生启迪。请以上面语句中的一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