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871一1873年,日本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随行人员记录了多国图书馆的情况。德国的“文库社”虽然归民众所有,“但是主要由政厅制定文库社的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运转所需的经费。由于民众或者居住于州内的宗教派别的不同,各社多少存在一些差异。”材料可用于研究( )

    ①明治维新的特点 
    ②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推进

    ③人文主义的兴起 
    ④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运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 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 )
    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 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 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
  • 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制浆造纸专业高等教育的机构有26家,其中本科大学20所、大专4所、研究院2所。我国制浆造纸工程领域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由此可见( )
    A、高等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B、制浆造纸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C、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 D、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 4. 1450—1500年间,欧洲图书量猛增至900万册,铁链加锁的图书逐渐消失。图书馆原有的管理图书与生产图书两大职能逐渐分离,形成图书馆和图书出版两个行业。欧洲图书业的发展变化得益于(   )
    A、行业生产技术改进 B、传教士推动中西交流 C、市民渴求获得新知 D、联通东西新航线开辟
  • 5. 中古时期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神学、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这表明教会学校(   )
    A、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B、大力弘扬古典文化 C、提倡积极入世态度 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 6. 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

    A、 B、 C、 D、
  • 7. 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工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 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
  • 8. 下图所示为故宫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   )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故宫文物的教育功能 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 9. 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   )
    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 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
  • 10. 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
    A、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 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 C、档案得到了有效保存利用 D、王权与神权得到有效结合
  • 11. “至一千四百四十年,有人制造火药,枪炮由兴,对垒交锋,胜于刀剑。有革滩布革约翰者,创造印书妙法……先用木板,次用铅板。按以前之书籍,全是抄本,是以价值昂贵,富家方可购买,寒士即不能读书识字矣。嗣后印书法出,各处皆有书籍,而工省价廉,人人可获,文字学业,由此蔚然兴起也。”据此可知(   )
    A、“手抄本”消失 B、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极大推进 C、阶级对立缓和 D、人类文化典籍自此得到有效保护
  • 12. 宋代的私学教育得到朝廷的赞助或默许。宋朝政府不仅允许民间独立自主地授徒讲学,还 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并注意吸收和推广私学教育的经验,将之运用于官学教育之中, 此外,还常常聘请私学教育中有成就的学者到各级官学任教。这主要是因为(   )
    A、私学与官学的教学方法并无差别 B、北宋政府凭借私学维系地方秩序 C、私学与官学具有类似的教化功能 D、私学是培养士大夫阶层的主阵地
  • 13.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隶属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之事宜”。院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
    A、政府注重对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B、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C、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国立中央博物院 D、通过征集等方式极大丰富文物藏品
  • 14. 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如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这反映出流人(   )
    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 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
  • 15. 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   )
    A、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B、参与了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C、保存了英国的古典文化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主题。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博物馆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博物馆的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的认识。
  • 17. 书院与大学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 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 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南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 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 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欧洲大学的兴起

     

    (1)、依据材料,比较中国宋代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之处。
    (2)、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宋代书院(或西欧中世纪大学)是如何适应和推动社会 发展的。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设立于上海。商务印书馆自创办之初,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以“创务育人”达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目的,怀揣文化理想,承担起了近代印书馆的文化使命。它所确定的方针即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吴平《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特点,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面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