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表为唐代各类学校入学资格表。此表反映出(  )                                                                                                                                                                                                                                                     

    学校

    学生数

    受教育者

    崇文馆、弘文馆

     

    皇宗国威与大官僚的子孙

    国子学

    300人

    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太学

    500人

    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

    四门学

    1300人

    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与庶人中的俊异者

    书学、算学、律学

    30-50人

    八品以上官员的子孙与一般庶人的子孙

    地方官学

    20-80人

    中小地主的子孙

    A、学校教育体系完备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等级观念影响较大 D、庶族地主地位提高
  • 2. 宋代蒙学发展很快,编写了许多新的蒙学教材。朱熹弟子陈淳所编写的《启蒙初诵》主张“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朱熹编有《小学》一书,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纲,汇集古书中有关纲常伦理之格言,故事及若干基本知识技能。这表明南宋理学家( )
    A、学术研究具有空谈性 B、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探索 C、确立了理学正统地位 D、旨在挖掘儒家经书内涵
  • 3. 下图是一位学者关于古代中国书院功能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书院( )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以教化启蒙为主要功能 C、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 D、以传播宋明理学为己任
  • 4. 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C、反映了思想控制的放松 D、表明私学教育已成为主流
  • 5. 古代中国女子通常被排除在正规教育的行列之外,这一局面直到近代教会女校出现之后才被改变。教会女校的创办初衷是文化侵略,培养中国的基督教宣传者,后来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近代科学课程。教会女校的开办(   )
    A、体现了文化侵略的双重影响 B、提高了妇女的政治权利 C、改变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 6. 1937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挖窑洞、建校舍取得较大成绩,毛泽东赞扬“这是伟大的事业”,“是挖开知识分子同工农隔开的一堵墙”。毛泽东意在鼓励抗大(   )
    A、要与战争形势紧密结合 B、独立自主改善办学条件 C、要把生产劳动摆在首位 D、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7.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   )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 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 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8. “十三五”以来,高校师生获得7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近6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完成50%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高校师生研制出44款检测试剂盒,在抗体药物、蛋白重组疫苗、减毒流感载体疫苗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分析大学的社会功能有(   )

    ①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
    ②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

    ③教学、科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④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  )
    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 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 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 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
  • 10. 约15世纪中叶,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这一发明(  )
    A、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 B、带来印刷技术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C、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型
  • 11. 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作用不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于公众的职能。19世纪下半叶以来图书馆的建设与推广(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传播了先进的学校教育理念
  • 12. 1871一1873年,日本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随行人员记录了多国图书馆的情况。德国的“文库社”虽然归民众所有,“但是主要由政厅制定文库社的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运转所需的经费。由于民众或者居住于州内的宗教派别的不同,各社多少存在一些差异。”材料可用于研究( )

    ①明治维新的特点 
    ②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推进

    ③人文主义的兴起 
    ④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运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3. 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   )
    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 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
  • 14. 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 )
    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 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 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
  • 15.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
    A、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 B、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 D、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 16. 2008年,中央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并表示中央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由中央财政负担,免费开放的地方所属博物馆、纪念馆运转经费增量由中央财政分别按照东部20%、中部60%和西部80%的比例进行补助。这一措施(  )
    A、丰富了博物馆的功能 B、缓解了地方财政困难 C、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普及 D、旨在平衡博物馆的分布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前551—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到处游说诸侯,晚年回到了鲁国从事讲学。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使“私学”走向了兴盛,而且为战国社会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听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持存疑态度。同时孔子还主张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做到“不耻下问”。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主张。面对学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培养目标上,他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在我国教育史和选官制度变革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鉴于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国际学术界尊其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

    ——摘编自朱邵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在雅典创办过阿加德米学院。在教育作用方面,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卫国者的保证。他认为教育在改造人性上也有着巨大的威力,因此他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的则是要培养“哲学王”,经过教育的培养的精英可以成为优秀的哲学家,最终成为统治者。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精英”教育,应该从第一、二等级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启发诱导,他认为,只要经过启发,没有学习过的人也能自觉地推导出数学、几何等公式。柏拉图以上的教育理念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当下教育的建议。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黄雅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

    ——摘编自褚雅越《印刷革命对于社会传播的影响及意义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印刷术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印刷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它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法国大革命后的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后来,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宣告完成,前后将近600年。过去的卢浮宫现如今早已改名为卢浮宫博物馆——法国最大的收藏博物馆。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有些大厅的四壁及顶部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卢浮宫博物馆》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紫禁城以及宫廷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始查点清宫物品,为成立博物院做了充分准备。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告成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直属国民政府。创办初期,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档案整理、文物文献刊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战时期,故宫约13000箱文物南迁,辗转十余省,历尽艰辛。故宫博物院有着丰富的内涵,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持续的发展。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政治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的共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