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6 动物体的神经调节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7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如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央前回的顶部支配下肢的运动 B、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面部感觉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 2. 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呼吸加快,心跳增强,血管收缩,但是体温稳定,从而适应这种特殊情况。与人体这些适应性活动相关中枢分别是( )
    A、脑干、脑干、脊髓、下丘脑 B、脊髓、脊髓、下丘脑、脑干 C、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 D、下丘脑、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
  • 3. “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A、大脑、脊髓、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小脑、脑干、大脑
  • 4. 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犹如汽车的油门与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精准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 D、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 5.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垂体 B、脑干 C、小脑 D、下丘脑
  • 6.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 7. 人体内有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其中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就有约140亿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C、外周神经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均位于脊髓
  • 8. 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 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 C、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于细胞体中 D、神经元有很多树突有利于接受更多刺激信息
  • 9. 下图为神经元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轴突,丙是细胞体,戊是树突 B、该结构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异兴奋 C、神经元生有许多突起,数量多而短的叫树突 D、戊分布在全身各处
  • 10. 传出神经受损伤,会导致( )
    A、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B、有感觉,无效应 C、有感觉,有效应 D、以上都对
  • 11.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12.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C、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 13. 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人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C、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 14. 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Ⅱ所指的神经元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15. 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 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B、M处兴奋时膜外Na+浓度低于膜内Na+浓度 C、兴奋到达N处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信息在M处传递和在N处传递的形式不相同
  • 17. 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 18.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 19.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涉及多种离子的跨膜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衡为基础 B、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C、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只可能引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
  • 20. 脑科学,狭义的说法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脑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最吸引人的领域之一。下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 B、大脑皮层S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但不能听懂话 C、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H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

  • 21.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 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
  • 22.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小脑受伤可能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脑干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 23.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 B、切断b后刺激e,f有反应 C、刺激b,兴奋在d处单向传递 D、d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24. 如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的膜电位变化图,图3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图2中a点上移 B、图2的b到d和图3的②到③段Na+通道开放,Na+内流 C、图3的轴突每个位置都可能经过图2的电位变化 D、图3的④处可对应图2的c点
  • 25. 为揭示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某科学家进行如下实验:将蟾蜍的神经细胞依次浸浴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有关 B、据图可知,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与Na+浓度无关 C、某毒素阻断钠离子通道,则不会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 D、据图可知,外界溶液Na+浓度与动作电位幅度正相关

三、非选择题

  • 26. 完成下面的图解。

  • 2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请据以下人体缩手反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个神经元组成,图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 b是 , c是 , d是

  • 28. 培养全民健身习惯,通过开展广场舞、马拉松、太极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体液调节的影响。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其结构基础是。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答出两点即可)。
    (2)、据图可知,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时,引起内流,促进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判断的依据是
    (3)、马拉松比赛时,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直接作用于胰岛促使其分泌相关激素增加,该激素通过促进 , 从而提高血糖浓度。奔跑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 , 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 29. 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为材料进行了有关实验。脊蛙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左后肢出现屈反射。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由组成。
    (2)、在a处和b处各接一个电位计,在b处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刺激神经元,若观察到骨骼肌收缩和b处的电位计有电位波动,a处的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则可证明
    (3)、刺激脊蛙左腿,左腿收缩,右腿也会收缩,反之亦然。相关实验表明,左右屈腿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间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道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受损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①刺激脊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则说明

    ②刺激脊蛙右腿,若 , 则可初步判断传入神经受到损伤。

    (4)、已知乙酰胆碱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递质,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阻止阳离子通道开放。针对三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用上述三种物质处理“接头”,再用针刺激坐骨神经,可观察到用处理的实验组不会出现腓肠肌收缩。
    (5)、用探针破坏脊髓后,再用1.0%硫酸刺激左后肢足趾尖,不会发生后肢屈反射,其原因是
  • 30. 图1表示由甲、乙、丙三种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图2是图1中丁部位的放大图。图3表示神经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甲神经元与乙神经元组成的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 , 有赖于膜的性,
    (2)、甲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后,乙神经元(兴奋/抑制),丙神经元(兴奋/抑制)。
    (3)、图2中A测量的电位是(静息/动作)电位,与图3中点的电位对应,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此时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
    (4)、若抑制甲神经元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刺激甲神经元,乙神经元(能/不能)测到如图3所示电位变化。
  • 31. 人类许多疾病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给小儿服用小儿麻痹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或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图1为与脊髓灰质相关的神经联系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⑤结构的放大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感受器的是(填编号)。兴奋经过结构⑤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记忆与该结构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2)、当兴奋传导到图2的⑥处时,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图2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理是
    (3)、Ⅱ.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被称为渐冻症,是一种很罕见的神经性疾病,会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临床上表现为骨骼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下图表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

    若刺激Ⅰ处,在①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则(填“能”或“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原因是。若刺激Ⅱ处,在②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感觉神经元功能(填“正常”或“不正常”)。

    (4)、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神经元之间谷氨酸过度堆积,引起突触后膜通透性增强,导致神经细胞涨破,其原因是
  • 32. 英国研究人员对19名长期吸毒者的脑内多巴胺分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人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且吸食时间越早,吸食量越大,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越少。图甲是多巴胺和可卡因的作用示意图,图乙是科研人员利用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通道变化,引发突触后膜。由图甲推测,可卡因导致成瘾的原因是:进入人体后会 , 使突触间隙多巴胺含量上升,最终由于多巴胺数量减少,必须摄入更多可卡因以维待神经元的活动,导致成瘾。
    (2)、由图甲可知,多巴胺不仅激活突触后膜上的β受体,也能通过α受体作用于突触前膜,通过α受体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调节。从神经递质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后引发的兴奋:(写出两点即可)。
    (3)、为研究毒品成瘾能否遗传给后代,科研人员利用可卡因自身给药成瘾模型大鼠进行实验。让雄性大鼠通过触动踏板来自主获得可卡因注射,并不断增加踏板任务难度,通过测量踏板压力衡量大鼠对可卡因的渴求程度(觅药动机)。将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大鼠(F2)分别与未接触过可卡因的正常雌鼠交配,产生后代(F),检测F2成瘾行为,结果如图乙。图乙结果说明,父本大鼠可卡因成瘾可增加其后代成瘾风险。判断依据是
    (4)、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大鼠的后天获得性行为会影响后代。这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