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俄国颁行了如下的文件或法令。它们的颁行( )                                        

    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①都是为了解决本国的实际困难

    ②都是在遭受外来侵略时的选择

    ③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很彻底地解决了奴隶制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韦尔斯在《世界史纲》中说:”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牛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材料表明林肯”不动摇的信念”是(  )
    A、推翻殖民统治 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 3. 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焦点是( )
    A、领土扩张问题 B、美国西进运动问题 C、关税增减问题 D、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4.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以及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欧洲国家。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

    B、南北两种经济类型存在矛盾 C、工业生产落后并缺乏竞争力 D、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英国束缚
  • 5. 下列场景在18世纪的俄国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 6. 某学生在进行俄国的改革专题复习中使用了图示法(见下)。其中”▲”处应是(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农奴生活方式西化 C、农奴自下而上解放 D、农奴制残余被消除
  • 7.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的”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的是1861年改革( )
    A、增强俄国实力,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C、具有不彻底性,依然存在农奴制的残余 D、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8. 下表为1860一18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位次排序表,下列选项中促使美国位次出现变化的有( )                                                                                                                                                                                                                      

    位次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第1位

    英国

    英国

    美国

    第2位

    法国

    美国

    英国

    第3位

    美国

    法国

    德国

    第4位

    德国

    德国

    法国

    ①避免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废除了奴隶制,赢得了民族独立

    ③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了胜利

    ④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下列著作中,直接促成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 B、 C、 D、
  • 10. 《全球通史》这样提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由此可见,达尔文的进化论(  )
    A、使人们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 B、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 11. 1870年到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英国忙于扩军备战忽视了经济发展 C、英国的殖民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更为迅速
  • 12.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这次”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的建立 B、现代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C、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问世 D、电力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13. 下图是某条裤子上的面料成分标签,其中“人造纤维”的发明者是( )

    A、狄塞尔 B、海厄特 C、戴姆勒 D、夏尔多内
  • 14.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科学的突破, 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生产经验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
  • 15. 如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革命的推动 B、殖民扩张 C、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 16.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为社会提供大众化交通工具的新兴工业是(   )
    A、电力工业 B、汽车制造业 C、航天工业 D、计算机产业
  • 17. 下表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 )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改变 B、交战双方具有非正义性 C、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D、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全境拼尽全力铺设铁路,为的只是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动员更大规模的士兵奔赴战场。战争爆发后,技术的进步却让几千名士兵在几分钟内就可能被机枪扫射殆尽。材料主要说明( )
    A、战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B、战争加快了基础实施建设 C、科技加大了战争的伤亡 D、科技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
  • 19. 下表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需品产量在某一年出现了明显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军需品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14年9月

     

    1917年

     

    交战方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16

    25

    50

    15

    16

    25

    58

    16

    346

    355

    851

    340

    A、意大利背弃了同盟国集团 B、协约国工业呈跨越式发展 C、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退战 D、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 20. 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德国的崛起与英德之间矛盾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巴尔干地区危机埋下战争的祸根
  • 21.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在战争中,美国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没有参加战争。 B、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C、中国、巴西也对德宣战,增强了同盟国的实力 D、俄国退出战争后,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 22. 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德国少年保罗•博伊默尔参加一战的经历。描述他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获胜 B、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C、“西线”确实一直没有战事发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23. 如图是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科书封面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见证了(  ) 

     

    A、法国大革命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 24. 下表是苏联1928年和1940年的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此表说明苏联(  )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额(%)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取得一定成效 C、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成效突出
  • 25. 下图所示的是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情况 。造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赫鲁晓夫的改革
  • 26. 1926年一位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到:“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离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这一“独立意识”对印度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解放 B、引发十月革命 C、失去国际影响力 D、爆发印度民族大起义
  • 27. 某班举行辩论会,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 28.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轴心国集团形成
  • 29. 如表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数了(    )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的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在世界的排名 1 4 2 5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D、德国分裂为“东德”“西德”
  • 30. 下列关于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由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 B、会议都对战败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 C、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材料分析题

  • 31. 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就向欧洲派出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并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等。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直至1861年,农奴才有权按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奴的无耻掠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
    (3)、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列宁话语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对待农奴制的不同态度。他们不同的态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规律?
  • 32. 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伴着危机,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指出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实行了重大改革,根据材料概括改革的影响。
    (3)、综上,指出面对危机,不同国家采取的应对对我们今天的发展的启示。
  • 33. 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世界历史》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任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减少雾霾天气,从你我做起!如果请你拟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你会有怎样的倡议?
  • 34. 【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材料二: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

    材料三: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材料四:①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和;⑤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摘编自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五: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志在扩张的日本与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火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性质。
    (2)、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美日之间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3)、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什么?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其中的哪一条款最能反映材料中“战争”的性质?(答序号)请列举一例20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公开撕毁该条约的史实。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战争后建立了什么国际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