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学情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为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 )
    A、说明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失 B、有利于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D、维系了民族政权间的和谐关系
  • 2. 下面是关于西汉时期主要思想流派及作品数量的统计表(部分)。促使当时学术思想呈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派别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数103372110761220
    篇数3 1239933692173686107403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 3. 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4. 北宋在专卖制度的实施方法上,新增了“入中”“折搏”“钞法”“外销专卖”以及“入口货物专卖”的规定。宋真宗即位后,诏令“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宋盐商卖中“所谓扑买者…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也”。这些做法折射出宋朝( )
    A、国家的财政开支存在困难 B、切断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奉行守内虚外的治国理念 D、重农抑商的政策得到了强化
  • 5. 下表是明代浙江嘉兴地区某次乡镇集会时所演的剧目及次数。这些剧目( )
    历史英雄剧(25次)《咬脐记》《连环剧》《浣纱记》《虎牢关》《楚霸王》《单刀会》《三顾茅庐》《薛仁贵》《十二寡妇征西》《黑旋风》
    风情剧(6次)《红坲记》《汉宫秋》《西厢记》《二乔记》《游赤壁》
    仙佛剧(8次)《西游记》《游月宫》《偷桃记》《一叶苇江》
    文人剧(1次)《秦月楼》
    A、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B、弘扬了封建王朝的主流价值 C、彰显了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 D、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6. 1872年,陈启源引进在欧洲的缫丝机器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予前十数年间,新制缫丝之器,略与西人所制大同而小异”,通过陈联通机器制造厂,批量生产符合自己要求的新式缫丝机,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给陈启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 B、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 D、创新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手段
  • 7. 1918年以后,知识界开始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T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当时( )
    A、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B、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 C、追求人人平等成为目标 D、社会普遍崇尚生产劳动
  • 8. 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 )

    A、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 B、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 C、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的支持 D、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 9. 抗战爆发后,上海市区的交通任务,除人力黄包车、板车外,几乎全部由自行车和由其改装的三轮车来承担,这种三轮车因为常被市民小贩用来装载菜品贩卖,特别是用来出摊卖海鲜,当时海鲜又以黄鱼居多,故后来上海人称这种三轮车为“黄鱼车”。“黄鱼车”的产生( )
    A、促进了上海交通工具的改进 B、便利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C、说明上海交通状况亟需改善 D、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 10.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
    时间实践
    1988年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 20 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
    1994-1999年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 13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 2020 年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
    2021年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 2021 年中国已批准 147 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 31 个域内外成员
    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 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 11.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同时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只能是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抵押。”古印度的这些规定反映出(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的保护 B、血缘等级制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性 C、国王政治统治的权威降低 D、教会的势力对世俗权力的强烈干预
  •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在那些世纪里,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一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表明中世纪的欧洲人( )
    A、缺乏民族国家观念意识 B、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坚守人道和宽容的信条 D、坚持信仰自由平等
  • 13. 孟德斯鸠主张把宪政领域中的政治自由交给理性,把宗教领域中的信仰自由交给信仰。政治理性与宗教信仰能在启蒙旗帜下各司其职,理性与信仰合力促成人民的启蒙。由此可知,孟德斯鸠( )
    A、高举理性大旗反对宗教神学 B、肯定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必要性 C、强调理性和信仰是协同关系 D、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 14. 下表所示为1870~1910年德国八大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单位: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德国( )
    城市1870年1900年1910年
    柏林774 4981 888 3132 071 907
    布勒斯劳207 997428 517517 367
    科隆200 997469 272600 304
    埃森99 887290 208410 392
    法兰克福126 095314 026414 576
    汉堡308 446721 774953 103
    莱比锡177 818519 726644 644
    慕尼黑440 886659 392665 266
    A、政治统一成为城市化的关键因素 B、工业革命有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城市规模深受近代化交通的影响 D、科技革新引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15.  1918年前后,许多独立的社会主义小组已在埃及出现;1920年,各地的社会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埃及社会主义党;1922年,社会主义党加入共产国际,改名为共产党。埃及共产党要求取消领事裁判权,拒绝承认和偿付埃及的国债,并要求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反映了(  )
    A、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C、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D、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 16. 面对21世纪初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对相关国家的救助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世界银行仍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民族和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反映了( )
    A、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加剧 B、发达国家主导贸易规则 C、经济全球化面临一定困境 D、国际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奏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

    ——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

    材料二: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蕴含了竞技、娱乐、科学和教育价值。由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体育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古代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材料二

    军国民教育,就是运用训练军队的方式培养国民,从而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与军国民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北洋军阀将爱国偷换概念为忠君,军国民体育最终成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对此蔡元培深感失望,于是他否定了军国民体育,但是没有否定体育。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竭力提倡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运动逐渐传播到中国,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挖掘改造。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融合了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

    ——摘编自马丹阳《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体育思想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历史上的转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养活了工业革命时期不断膨胀的人口。19世纪50年代,英国农业进入了极盛时代,圈地运动在此期间完成,农业可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英国的农业耕作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在农业经营中既有以有获得利润为目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当然自给自足的小农场仍旧大量存在。在每个郡里大、中、小农场都有分布,但是存在地区性的差别,有的地方小农场多一些,有的地方则是大农场多一些。总的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自镡娴娴《转型时期英国农业经济形态特点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也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种粮为主朝着农林牧渔业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更加顺应了居民对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诉求。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57年增长了196.5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1954年增长了2508.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多举措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焦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8年末,四川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任务,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实践依据。

    ——摘编自赵颖文《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农业发展给你带来的重要启示。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沉浮,屡见不鲜。探讨大国兴衰的规律和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见下表)

    因素解读
    国力增长的速度是衡量国势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标识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的大国的崛起
    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的力度是取得大国优势的要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
    经济实力与军事势力之间是否适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诱因不顾经济发展水平,透支国力,肆意军事扩张,是导致大国迅速衰落和解体的主要原因
    合理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强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国家又要为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而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
    大规模战争的频度是造成大国兴衰转换的直接因素持续的大规模战争尤其是超出国力的战争则往往也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民族文化底蕴与厚度是决定大国兴衰的深层原因一个国家能否崛起,更在于它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就是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薛其林《试论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