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2024学年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单元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素养达标 

  • 1. 如表为科举制度废除后士人身份转换情况。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                                                                                                                                            
     

     序号 

     

     转换后的身份 

     

     甲 

     

     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或政治精英。 

     

     乙 

     

     转而经商,投身实业。…… 

     

     丙 

     

     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推动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 

     

     丁 

     

     加入会党或投身于革命军事活动。 

    A、适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B、培养了大量留学归国精英 C、由革命自治运动推动而达成 D、为士人提供更多发展途径
  • 2. 1905年,慈溪爱国华侨吴锦堂在家乡观海卫独资创建锦堂学校,第二年余姚梁弄乡绅黄守斋先生创办正蒙学堂。这些新式学堂的创建( )
    A、标志着传统科举制度废除 B、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确立 D、满足了文官考试制度需要
  • 3.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在某批复中说:“查国家建官分职,惟任贤选能,乃懋厥职,古今中外,罔越斯旨。第考选之法,各有不同,尚公去私,庶无情弊”“该部所请,诚为当今急务,应候令行法制局,将文官试验编纂草案咨交参议院议决后,即日颁布施行可也”。该批复( )
    A、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B、实现了新旧人事制度的转变 C、体现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 D、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 4. 1935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
    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 5. 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法令把经义作为应试人员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参加考试。该学者意在说明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文官考试( )
    A、剥夺了妇女的参政权力 B、存在内容与目的的背离现象 C、重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 D、极力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转型
  • 6. 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法律法规状况。这些规定反映了( )                                                                                          
     

     法律法规 

     

     状况 

     

     《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 

     

     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 

     

     《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 

     

     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 

    A、考试权的独立 B、对实用性人才的重视 C、共和制的巩固 D、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 7. 我国于 1994 年建立和实施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5 年实行了公务员辞职退职制度,1996 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 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   )
    A、党管干部原则初步形成 B、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 C、公务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D、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 8. 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9. 张之洞在清政府允许创办新式学堂后,于1907年上《创立存古学堂折》,其中指出:“若中国之经史废,则中国之道德废,中国之文理词章废。正学既衰,人伦亦废,为国家计,则必有乱臣贼子之祸;为世道计,则不啻有洪水猛兽之忧。”据此可知,张之洞( )
    A、肯定了科举制的价值 B、阻挠西方文化传播 C、警示教育改革的影响 D、反对学堂选官制度
  • 10. 从1931年举办的第一届公务员高等考试开始,国民党中央就要求考试院在各类考试中,根据各门考试性质的不同,在考试的不同阶段加试“党义”。这一措施旨在( )
    A、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B、促进公务员制度的近代化 C、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D、提高公务员行政管理效能
  • 11. “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孙中山强调“考试权独立”“非经考试合格不能做官”旨在( )
    A、扬中国科举之利矫西方选举之弊 B、从根本上推动实现党管干部 C、使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D、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 12.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有效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 C、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二: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试之程式,简(选)稍通时事之儒臣,典试各省,依今日之教科门类,列为试题,以定取弃。 

     ——据《杜亚泉文选》(1911年) 

     概括说明梁启超、杜亚泉对废除科举制的态度及其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选官制度变革出路的看法。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官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担负经济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强烈不满,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1855年,英国首相面对强大的压力,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 

     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审查考核)。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公务员制度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