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中考真题随堂测(18)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讲话为当年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D、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 2. “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3.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一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 4.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中共十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5.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 6.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这一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是( )
    A、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7. 1978-1979年间,中国代表团密集考察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能源、企业发展等。这些考察有利于( )
    A、加快沿海城市开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深化全方位的外交
  • 8. 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 9. 如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 )                                                                           

    1978年11月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

    到1980年1月

    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

    1980-1981年

    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

    到1982年11月

    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的78.8%。

    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 B、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 C、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10. 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中,记录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生产力大解放”等关键词句。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 12. 到2017年底,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加快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推进 D、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 13.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 B、祖国统一 C、改革开放 D、钢铁长城
  • 14.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16.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这表明此后我国改革的方向是( )
    A、实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  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年代尺,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年代尺上对应的序号为( )

    A、 B、 C、 D、
  • 18. 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
  • 19. 同学们要在暑期实地开展“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主题研学活动。他们应去( )
    A、北京 B、重庆 C、上海 D、深圳
  • 20. 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 21. 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二、材料分析题

  •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 

     ——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摘编自张连起《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2)、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我国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城市经济体制将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3)、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农村政策问题时,肯定了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的包产到户做法。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80年》

    材料二 市场经济在中国从萌芽到发展、到不断完善,与邓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彻底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石。

    ——叶金生《邓小平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材料三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

    ——摘自杨胜群《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做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身上最值得后人继承的两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