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中考真题随堂测(10)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2.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出版的刊物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化探索 D、民主与科学3. 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4.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些探索活动是为条了实现这一梦想(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A、 新中国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二、材料分析题
-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指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 “必先富而后能自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固益。”
材料三 “……怨愤所积,相怒涛排垒,不可遇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主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是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这一派别在19世纪中期掀起了什么运动?(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革命”指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通过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9.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是什么事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是什么。他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