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玛琪脸上露出鄙(bǐ)夷不屑的神情,她一向讨厌学校里的机器老师,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zèng)恶它。 B、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jù)的变化,孤独而惆怅(chàng)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C、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zhòu)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chù),凌乱。 D、三黑耙(pá)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shā)的像一片雪。2.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鳞鳞的波光。 B、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 , 悠载悠载 , 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C、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贯的现象里发现问愿,见微知著 , 找到真理。 D、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3. 下列各项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比拟) B、(红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自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顶真) C、我们盘腿坐在土坑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比喻) D、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设问)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还使它们不能再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B、作者梁衡用质朴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这个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C、《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回忆鲁迅先生,讲述了鲁迅先生趣聊《水浒》、笑谈碰壁、燃放烟花、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 D、青岛大沽河的开发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5. 下列对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是元代人,《三门记》是其代表作之一。而唐代的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杂文。 C、《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为晋代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D、《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6.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二、句子默写
-
7. 根据提示默写。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② , 冷露无声湿桂花。(《十五夜望月》)
③一儿曰:“ ,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④ , 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好的故事》)
⑤《过故人庄》中描写主客畅谈,体现生活欢快而充实的句子是: , 。
三、填空题
-
8. 商店的招牌是街市的眼睛,好的招牌能引起人们购物的兴趣。可是有些招牌制作粗糙,用字不规范,又着实不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为此,六(1)班的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招牌。请你找出以下招牌中的不规范词语并还原为正确规范的词语。(1)、招牌一不规范词语:还原规范词语:(2)、招牌二不规范词语:还原规范词语:
四、名著阅读
-
9. 下面对《鲁滨逊漂流记》书中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滨逊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来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他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 B、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野山羊,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C、鲁滨逊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两斗大米、两斗大麦,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面包。 D、鲁滨逊用近一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鲁滨逊在岛上还用狼皮制作了一把伞。10. 任选下面一幅图片,按要求答题。(1)、选图一:用第一人称为此图配上文字,述清起因、经过和结果。(不超过50字)(2)、选图二:用第三人称,夸赞右面人物。(不超过50字)
五、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酒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这首诗中,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2)、这首绝句,我们也可以从游春诗的角度来解读,写春游踏青,清新宜人。请围绕三、四句,具体描写春游所见,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六、翻译
-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及其日中如探汤(3)、孰为妆多知乎(4)、弗若之矣
七、课外阅读
-
1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慕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风义 敦:重视 B、其人亡 亡:逃跑 C、而翁知我 而:你的 D、卒辇而致之 辇:车子,这里是用车拉(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A、我以日初出远(《两小儿辩日》) B、所宝以百数(《书戴嵩画牛》) C、常以自随(《书藏嵩画牛》) D、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学奔》)(3)、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蔡璘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璘“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说,朋友之间的信任要铭记在心间,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璘的诚实守信,重义轻财的品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八、现代文阅读
-
14.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词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感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光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2)、下列各项对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 B、本文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了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C、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和年龄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选文第⑦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 善良的种子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⑪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女人的种子被偷→→
(2)、第②段中,作者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其作用是什么?(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看似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父亲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态度。(4)、那个偷了父亲100元的人在把钱还给父亲之前肯定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请你补写出他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5)、题目“善良的种子”含义深刻丰富,请联系全文作答。九、作文
-
16. 命题作文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中总离不开诸多人、物和事的温暖陪伴。父母的叮咛,老师的欣赏,同学的鼓励,甚至陌生人的善意提醒,名人名著的精神导引……都能为我们照亮一片澄澈的天空。
请以《耳畔,总响起那句话》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17. 半命题作文进入初中一年,相信你已经慢慢习惯了中学的学习、生活的节奏,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比如,你享受了成功,你怀揣着梦想。体付出了包容和关心,你洒下了坚持的汗水……因为这些,你成长的快乐才那么鲜亮,那么真切,那么丰盈。
请以《快乐,来自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