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题训练:08 古诗词

试卷更新日期:2023-10-1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与“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相对应的诗句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独立忘情草,野人耕夕阳。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2. 下列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3. 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人生哲理的一项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5. 下面的诗句中,不能表达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下列哪句话的意思相近?(    )
    A、活到老,学到老。 B、有志者事竟成。     C、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干。 D、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7.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答案。
    (1)、只见钱塘江大潮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不禁惊叹:(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D、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2)、八月中秋,天高气爽,看着天空中南飞的大雁,看着路边草丛中的霜花,我不由得吟出了:(    )
    A、立了秋,把扇丢。 B、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C、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 8. 为下图的山水画配上诗句最合适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D、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9. 在课文中朗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应该用(    ) 
    A、高兴快乐 B、热爱兴奋 C、惊喜赞叹 D、责备叹息
  • 10. 下列诗句不属于景色描写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二、填空题

  • 11.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暮江吟》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描绘了和谐、宁静的画卷,。
    (2)、《题西林壁》中“”蕴含着“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的位置不同,看法就不同”的道理。
    (3)、《雪梅》中“”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古人曾说过:“ , 孰能无惑?”所以,有不懂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
    (5)、几场秋雨过后,我们会想到“”的谚语。
  • 12. 日积月累。
    (1)、今年雨水特别少,刚刚进入十月,小草就结了霜,正验证了谚语:“。”
    (2)、 , 碧海青天夜夜心。
    (3)、“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这让我想到韩愈说的“ , 孰能无惑?”
    (4)、诗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个全面的认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5)、“各显神通”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人物或故事)。
  • 13. 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填空
    (1)、学习有五个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 , 笃行之。”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美,无处不在。“细细的溪水,流着 , 流着。”这是月下溪流的幽静之美。"一道残阳铺水中,。“这是秋晚江面的绚丽之美。
    (3)、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苏轼的诗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入秋以来,要多穿衣服,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盼着"八月暖,九月温,
    (5)、《精卫填海》中,精卫“常衔 , 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14. 诵经典,长智慧。
    (1)、云母屏风烛影深,
    (2)、 , 复照青苔上。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正如韩愈所说:“?“学间学问,不懂就问,骄做白人尼学不到东西的,如《尚书》中所说:“。“
  • 15. 诗句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美景:王维诗中“返景”让我们领略到日落时分山林的宁静之美;白居易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让我们欣赏到秋天月夜的清新之美。
    (2)、诗中有哲理:“三分白,”让我们懂得万物各有所长;“ , 只缘。“

    告诉我们,从整体观察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3)、“一场秋雨一场寒,”,劳动人民用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天气的变冷要及时添加衣服;“ , 笃行之”,先人用充满智慧的语言教导我们如何做学问。
  • 16.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 孰能无惑?
    (2)、 , 但闻人语响。 , 复照青苔 上。
    (3)、横看成岭侧成峰,

    , 只缘身在此山中。

    (4)、嫦娥应悔偷灵药,
    (5)、八月暖,九月温,
    (6)、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
  • 1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司如唐代的韩愈所说:“?”
    (2)、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3)、在《雪梅》这首诗中,诗人评价“雪”与“梅”的诗句是:“。“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朝的(人名),其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含义的诗句是:
  • 18. 我能按课内外积累填空。
    (1)、“智能之士,。”可见,学习和提问多么重要。
    (2)、卢钺在《雪梅》中用诗句“”告诉我们梅和雪各有所长。
    (3)、谚语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该冷得让人穿棉袄了。
    (4)、《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填海的过程是“常 , 以堙于东海”。
  • 19.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为了鼓励我们多提问,多质疑,老师常对我们说韩愈的那句话:“?”
    (2)、假期到山中旅游,虽然看不见人,但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这时,我不由得想起王维的诗句:“。“
    (3)、傍晚,夕阳铺在柔和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真的是:“。”
    (4)、《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都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其中,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蕴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而诗句“ , 雪却输梅一段香"则借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20. 填空
    (1)、傍晚,夕阳照在江面上,江面看上去一半红色一半绿色。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诗句:
    (2)、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正常的,正如韩愈所说:“ , 孰能无惑。”
    (3)、秋雨过后,天气渐渐变凉了,这真是“。”
    (4)、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本学期,我们畅游课文,认识了的盘古;了解了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间是;知道了精卫填海的原因是“。”